波士顿时间 5 月 30 日,哈佛大学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法律交锋中迎来关键进展 —— 联邦法院裁定暂缓执行「国际生招收禁令」,6800 名来自全球的学子得以继续留校深造。这场持续数月的拉锯战,以这所学府的阶段性胜利暂告段落。
自特朗普政府以「违反国际生条款」为由施压以来,哈佛于 5 月 23 日正式起诉白宫,指控政策「非法干预学术自由」。波士顿联邦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听证会上明确表示:「延缓法令是为保护急于入学的国际学生,需确保现状维持不变。」根据裁定,哈佛将进入 30 天程序期,法院将根据双方举证发布最终裁决。
哈佛校方在声明中强调:「国际学生与学者是学术社区的核心,他们的贡献为美国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特朗普政府仍未松口,总统于 28 日再度要求哈佛提交外国学生信息,声称要让「哈佛再次伟大」,暗示这场围绕学术多元性的博弈远未结束。
巧合的是,听证会当日正值哈佛毕业典礼。校长艾伦・加伯在致辞中刻意提及「世界各地的学生本应如此」时,现场爆发出比往常更热烈的掌声,暗合校方与政府对抗的微妙背景。
在毕业生演讲环节,国际发展专业的中国学生 Luanna Jiang 的发言成为焦点。她以「世界正变成小村庄」为切入点,回忆「我们这代人将成为消除饥饿与贫困的一代」的信念,强调其专业所承载的「人类同舟共济」愿景(「beautiful vision that humanity rises and falls as one」)。当她谈到「不应将不同思维、信仰的人视为邪恶」时,台下掌声雷动。
洛杉矶湖人队传奇球星卡里姆・阿卜杜勒 - 贾巴尔作为特邀嘉宾,在演讲中盛赞哈佛「在众多机构向破坏宪法的政府屈服时,为自由挺身而出」,将毕业典礼的氛围推向高潮。
哈佛与政府的交锋不仅是对 6800 名国际生的守护,更彰显了高等教育对「自由与多元」的坚守。从法庭上的法律博弈到毕业典礼上的理念呐喊,这所百年学府用行动诠释了学术独立的力量。
中国学生 Jiang 的演讲则让世界看到新一代青年的格局 —— 当她呼吁打破偏见、拥抱共同命运时,台下不同肤色的毕业生们掌声交织,恰如她所说:「每个国际学生都是照亮人类共同体的星光。」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当下,这些跨越国界的求学者,正以知识为桥,书写着文化交融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