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经济学家Raj Chetty领衔的研究团队发布研究论文,基于1999-2015年超50万份大学申请数据,首次系统揭示美国精英大学录取机制中的财富优势现象。该研究覆盖12所知名学府(含8所常春藤及斯坦福、MIT等),通过联邦税单追踪申请人家庭收入,呈现三个核心发现:
一、财富特权的三重路径
-
校友传承录取:前1%富裕家庭子女通过校友子女通道,录取率比同等资质申请者高45%。
-
精英体育特招:前0.1%家庭子女入选冷门运动队(如赛艇、击剑)的概率是中产家庭的5倍。
-
非学术评估偏差:富裕子弟在课外活动、人格特质等主观评分中,获得高分的可能性比中产高50%。
二、数据揭示的录取失衡
-
常春藤院校中16%学生来自全美前1%富裕家庭(年收入超61.1万美元)。
-
达特茅斯学院前0.1%家庭子女录取概率是普通申请者5倍。
-
私立高中学生被精英大学录取概率是公立学校学生的2倍。
三、教育公平的深层现象
研究显示,特权生源毕业后表现并不突出:
-
校友子女毕业生收入比同等资质非特权生低4%。
-
体育特招生进入高影响力机构工作的概率低11%。
-
私立高中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低18%。
四、高校改革的两难困境
尽管部分院校启动改革(普林斯顿低收入生源达20%,哈佛25%新生来自年收入8.5万以下家庭),但传统机制仍存惯性:
-
校友捐赠与传承录取深度绑定。
-
多数校队教练反对取消体育特招。
-
私立中学升学顾问与招生官存在制度性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MIT和加州公立大学系统展现出不同图景:
-
MIT前0.1%家庭子女录取率与普通申请者持平。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50%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
-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实现收入中立的录取评估。
该研究引发学界对教育代际流动的深度思考。数据显示,精英院校毕业生占据美国权力结构的显著比例(12%的财富500强CEO、25%的参议员、13%的高收入人群)。研究团队指出,当高校录取机制持续向财富倾斜,实质是在塑造未来社会权力分配的基础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