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高三升学新视角:突破“一考定终身”,多元路径助你圆梦名校
进入新高三,传统高考仍是主流选择,但并非唯1路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项目)、多国本硕连读等升学方式,为考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其中,强基与综评以独特选拔模式和潜在“降分录取”优势备受关注;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项目则通过独立申请流程与明确时间节点,成为拓展视野、增加升学机会的重要赛道。
重要提醒:无论选择哪种路径,均需提前规划准备,错过关键节点可能影响整体升学布局。下面为大家深度剖析强基、综评及中外合办计划内项目的关键信息!
二、强基计划:服务国家战略,选拔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项目背景】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2020年启动的高校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招生院校与专业】
招生院校:全国共39所“双1流”建设高校参与(均为国内TOP高校)。
招生专业:聚焦基础学科,重点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部分高校还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关联专业。
三、综合评价招生:高考成绩+校测能力,多元评价录取
【项目模式】
综合评价招生是试点高校拿出部分招生名额,在高考基础上,通过高校自主评价体系(初审、笔试、面试等考核),选拔符合本校培养特色的学生。
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
【录取规则】
按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按比例折算综合总分,择优录取(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各校折算比例不同,常见模式如下(建议参考目标校往年简章):
85:15模式:上海综评院校、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
6:3:1模式:浙江部分三位一体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
7:3模式: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其他模式:部分院校采用独特比例测算方法。
四、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项目:独立招生流程,“三证”毕业含金量高
【办学形式分类】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分为“合作设立机构”与“合作举办项目”两类:
1. 合作设立机构
独立法人机构:具备独立办学资格的大学(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与国内普通高校地位相同,可独立参与高考统招,独立颁发教育部承认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非独立法人机构:国内大学的二级学院(如某985高校的中外合作学院),不开设普通专业,仅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若参与计划内招生,需纳入所在院校总体招生计划。
2. 合作举办项目
即高校内具体学科/专业的联合培养项目(如某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专业),与海外院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招生方式与证书】
计划内招生:属于国家统招,纳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中方院校的毕业证、学位证 + 外方院校的学士学位证(共三证)。
例如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获教育部监制的上海纽约大学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以及美国纽约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中外合办大学的国内毕业证/学位证与普通专业无差异,外方学位证也与该校本校学生一致。
申请路径:普高学生可通过两种方式入读:
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招生”(部分院校采用);
直接凭高考裸分填报志愿(选择中外合办大学或专业)。
五、多元路径如何选?关键看这几点!
明确目标:若想投身基础科研,优先考虑强基计划;若综合能力突出,综评可能更有优势;若追求国际化教育,中外合办项目更合适。
评估实力:分析自身高考成绩预期、学科优势及综合素质(如竞赛、语言能力等),匹配不同项目的录取要求。
提前规划:关注各项目报名时间(如强基计划通常3 - 4月启动,综评多在3 - 5月报名,中外合办项目需留意综合评价或统招批次时间),避免错过关键节点。
新高三的升学之路并非只有高考一条!强基、综评与中外合办计划内项目各有特色,结合自身情况科学规划,多线作战更能增加进入理想院校的机会。 如果你对具体项目的申请流程、材料准备或选校策略有疑问,欢迎随时咨询专业老师,获取个性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