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考前的3月18日,原本被计入总分的10门科目进行了调整。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这四门科目被移除,只剩下6门科目参与总分计算。总分也因此从670分变为510分。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如广州和西安也在降低或直接取消非核心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的分数占比。在将重点转向核心科目的考核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各市逐渐将课堂表现纳入中考总成绩的考量标准。例如,北京此次改革新增了10分的综合素养分数,而上海已经实施了对道德与法治以及历史日常考核共计60分的考量。这些中考政策的逐步改革显示出,中国各省市正在逐步摒弃“唯分数论”,转而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以与国际标准接轨。
谈及“多元评价”,上海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19年,上海便实施了《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在毕业前需完成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和安全实训等任务。尽管全国各地的中考政策各有不同,难以准确预测,但上海逐步稳定的多元评价体系,反映了国家教育指导方针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除了学术能力,艺术、体育、公益、领导力和表达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体育活动不仅能直观提升学生的体质,还能在抗压和情绪管理方面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增强社交和团队协作能力。美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体育活动还能间接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表现、课堂注意力以及出勤率。
艺术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和人类经历的活动。深入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对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洞察机会,而掌握某种艺术技能还能提升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促进情感的发展。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群体,这有助于他们跳出单一的生活圈,直观地理解社会问题,将“社会责任”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经历往往是培养you秀品德和公民意识的必要基础。领导力是升学考量中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如果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协作和组织能力,往往会开始调动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社会资源,自主策划各类活动。这种能力的灵活运用是高层次的体现,因此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受到重点院校的青睐。
在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之后,如果不能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其总结和表达出来,无论是在未来的活动组织还是在升学考核中,都会使得付出的努力受到限制。因此,表达和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内外的升学考量中,写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学校和海外高中甚至会设置多轮面试,来评估学生的真实能力。学术、艺术、体育、公益、领导力和表达思维等几项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参与这些领域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自主成长意识的“全能型人才”。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2025年的深圳、上海、杭州和成都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重点高中,在录取学生时,已经开始全面考量学生的多项能力。国内的升学体系在逐渐改革的同时,国际学校和海外高中的升学体系,如美国的高中,早已将这些能力纳入录取和毕业的考量范围。例如,美国高中作为全球you秀学生的选拔领航者,在申请过程中,不仅要求学术和语言成绩达标,还会对其他各项能力进行具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