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榜单规模创历史之最,覆盖了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29所院校,其中558所为首次上榜。中国(内地)凭借排名院校的飞跃性增长,以新增261所院校,总数达395所的成绩成为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教育体系。其新增院校总数几乎是印度(新增137所,总数294所)的两倍。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和韩国分别有147所和103所大学上榜。
本次,亚洲排名进入前十位的高校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占据5所,多于中国内地(3所)。排名前二十中,中国内地与韩国并列拥有最多的高校,各占据6所。同时,中国内地在前50名(13所)、前100名(25所)和前200名(37所)高校数量上均居首位,也是仅有的一个拥有超百所高校进入亚洲前500名的高等教育体系,其次是印度(66所院校)和日本(51所院校)。
排名指标
学术声誉:30%
雇主声誉:20%
师生比:10%
篇均引用:10%
师均发表论文:5%
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5%
国际研究网络:10%
国际教师:2.5%
国际学生:2.5%
入境交换生:2.5%
出境交换生:2.5%
从指标占比来看,日本和韩国在师生比方面表现较好,分别有20所大学和18所大学进入前100名。印度在师均发表论文数和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员工方面进入前100名的数量更多,分别为46所和45所。
在国际化指标方面,马来西亚在"国际教师"指标中有23所高校进入百强排名。此外,马来西亚(27所)、韩国(20所)和中国香港(10所)在国际学生指标上也表现较好。
排名情况
从具体排名情况来看,香港大学荣登亚洲榜首,北京大学位居第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上升一位,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并列第三。 位列第五的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位列第六,香港城市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并列第七,清华大学位列第九,香港理工大学位列第十。
排名TOP20
这份排名并非单纯的“实力榜单”,更像是亚洲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对于各位同学们来说,这份排名可作为高校选择的参考依据之一。但选校时还需结合个人专业方向、学习需求、职业规划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避免单纯以排名高低作为仅有的决策标准,才能找到更契合自身发展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