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抵德国的留学生而言,“精打细算”堪称贯穿行前准备至日常起居的核心技能。尽管德国的社会福利体系较为完善,但房租、餐饮、交通等刚性支出叠加起来,仍足以让不少学生感受到压力。今天,我们整理了7个专为德国留学生定制的省钱技巧,每一个都是扎根本土的实用玩法,帮你把钱花在刀刃上!
1. 奖学金:别执着“大额”,普惠型才是隐藏福利
德国的奖学金体系大致分为“国家资助类”“高校自主设立类”和“社会组织资助类”,许多新生往往紧盯大额奖项,却忽略了那些覆盖范围广、申请门槛更友好的选项,其实这类奖学金更值得全力争取。
DAAD奖学金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提供,旗下包含百余项不同类型的资助项目,覆盖本科至博士各个阶段,部分项目如“研究奖学金”对非欧盟学生开放。申请需提前3-6个月在官方网站提交材料,评审时更看重“学科匹配度”,而非单纯的成绩排名,对综合表现均衡的学生十分友好。
多所德国优质高校设有“自动评审类奖学金”,比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会为国际新生设立“入学成就奖”。通常高中阶段均分达到85分及以上(部分专业80分及以上)的学生,会自动进入评审名单,无需额外提交复杂申请材料。不过要留意,部分学校要求录取后填写简易申请表,且截止日期早于注册时间,错过可就亏了!
此外,各类专项小额补贴也不容忽视。例如“Heinrich Böll Stiftung”为发展中国家学生提供每月850欧元的补助,申请时需提交动机信和推荐信;DAAD的语言班奖学金则能覆盖B2至C1阶段的课程费用,特别适合处于语言准备阶段的学生。
小提示:各校的Studentenwerk(学生服务中心)官网都有《奖学金汇总表》,按照“学科方向”“国籍”等关键词筛选,能大幅提高申请效率,避免大海捞针式的搜寻。
2. 二手交易:从家具到教材,开学季“捡漏”超划算
德国人对跳蚤市场的喜爱早已成为文化标签,而对留学生来说,这里更是“淘宝”的宝地。无论是家具还是教材,善用二手渠道,省下的钱可能相当于一个月的房租,这种“白捡”的快乐谁能拒绝?
线上平台可选择eBay Kleinanzeigen,堪称德国版“闲鱼”。搜索“Umzug”(搬家)这个关键词,经常能刷到学长学姐低价转让的家具,书桌、床架这类大件通常50-150欧元就能拿下;专注二手服装的Vinted平台上,九成新的羽绒服10-20欧元就能入手,性价比拉满。
线下跳蚤市场同样不容错过。柏林的“Mauerpark”、慕尼黑的“Westpark”等大型市场,在9-10月开学季期间,摊位费相对较低,不少学生卖家急于处理物品,价格会更实惠。记得带上现金,家具类商品大多能再砍价10%-20%,砍价时态度友好些,成功率更高。
教材方面,德国原版书价格不菲,一本往往要100-300欧元。最经济的方式是优先向大学图书馆借阅,每学期还能办理续借;若有长期使用需求,可在“Studentenwerk二手书平台”购买学长标注过重点的笔记版教材,价格通常仅为原版的三分之一,知识点还更清晰。
3. 饮食开销:食堂+超市折扣,月省数百不是空谈
在德国,吃饭这件事若能规划得当,每月省下300欧元完全有可能。大学食堂的政府补贴和超市的晚间折扣,堪称留学生的“饮食省钱双buff”。
德国大学食堂(Mensa)对学生的补贴力度不小,性价比远超外卖和校外餐厅。一份包含主菜、沙拉和汤的套餐,仅需10-15欧元,价格比校外餐厅低一半左右。部分学校如科隆大学,还专门设置了素食和清真窗口,饮食偏好不同也能找到合适的选择。
超市的“晚间特惠”是另一个省钱秘诀。ALDI、Lidl等平价超市,每周三晚上8点后,面包、沙拉吧等商品会半价销售;REWE、Edeka则在晚上7点后,对新鲜蔬菜、奶制品等进行打折,折扣幅度3-5折不等。把这些打折食材装保鲜盒带回,第二天做早餐正好,新鲜又省钱。
自己做饭的话,还有一个高性价比公式:ALDI的冷冻蔬菜(2欧元/袋)+ Lidl的散养鸡蛋(3欧元/10个)+ DM的香料包(1欧元/盒),一顿营养均衡的餐食成本不到5欧元,比吃食堂还划算。
4. 交通出行:学期票+学生卡,通勤几乎不花钱
德国的公共交通费用不算低,但学生专属的交通福利足够给力,用好这些福利,本地出行几乎能实现“零成本”通勤。
学期票(Semesterticket)是留学生的必备福利,每学期缴纳的学费中(约150-350欧元),已包含本地公共交通的费用,覆盖所在城市及周边1-2小时车程范围。以柏林为例,持学期票可乘坐RE列车直达波茨坦,周末短途出行十分方便。
这里有个小技巧:暑假回国前,可向Studentenwerk申请“暂停学期票”,避免空着房子还缴纳3个月的交通费用,这笔账可不能糊涂。
长途出行方面,德国铁路(DB)的“Bahncard 25”学生版比普通版便宜30%,购买后乘坐ICE、IC等高速列车可享受75折优惠;长途巴士公司Flixbus的学生票常推出“买一送一”活动,跨州旅行时选择巴士,成本会更低。
在德国,自行车是不少学生的通勤的选择。在eBay Kleinanzeigen或校园拍卖会(Uni-Auktion)上,30-80欧元就能买到一辆不错的二手自行车,通勤成本比打车低90%。不过要记得配好车锁并购买保险,毕竟自行车被盗在德国不算少见,防盗措施不能少。
5. 学习开支:教材软件打印,学生身份全是优惠
学习相关的开支看似零散,实则累计起来不少。但只要善用学生身份,教材、软件、打印等费用都能省下一大笔。
教材不必盲目购买原版。很多教授会将课程PPT上传至Moodle等教学平台,还有些教授会指定“参考书目”而非“必买教材”。提前向学长学姐打听清楚课程需求,能避免花冤枉钱买不必要的教材。
软件方面,学生福利更是丰富。微软Office 365教育版包含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使用高校邮箱即可免费激活;Adobe Creative Cloud的学生套餐,包含PS、AI等专业设计软件,折扣力度达6折,每月约20欧元,比官网普通套餐便宜三分之二。
打印费用也能精打细算。大学图书馆的打印价格仅为0.1-0.2欧元/页,而校外打印店通常要0.5欧元以上。部分Studentenwerk还推出“论文打印套餐”,100页仅需5欧元,对毕业季的学生来说堪称及时雨。
6. 日常消费:折扣卡+周促,每笔开支都有优惠
日常消费中,无论是买衣服、看电影还是办理通讯套餐,只要拿出学生身份,就能解锁各类专属优惠,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 savings。
国际学生证(ISIC)是留学生的“优惠折扣卡”,德国90%的合作商家都认可。在H&M、Zara等服装品牌消费可享9折优惠;去Cineplex电影院观影,每张票能减3欧元;甚至连Vapiano这样的连锁餐厅,也有专属的学生折扣。
超市的每周促销活动也值得关注。ALDI每周会推出“Wochenangebot”(周特惠),牛奶、奶酪等日常必需品常降价30%;Lidl的“Bio”有机食品区,5欧元一份的沙拉菜包足够吃3天,性价比很高。
通讯套餐方面,学生专属套餐同样划算。O2的“StudentTarif”每月15欧元,包含20G流量和无限短信,比普通套餐便宜10欧元;Telekom的“Magenta Haus”家庭宽带,合租的学生平摊后,每人每月仅需10欧元左右。
7. 旅行游玩:淡季出行+学生折扣,欧洲游轻松实现
德国地处欧洲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喜欢旅行的学生来说,利用假期畅游欧洲并非遥不可及。只要选对时机和渠道,低成本旅行完全能实现。
廉价航空是跨洲旅行的选择。Ryanair、Eurowings等航空公司在11月至次年3月的淡季期间,飞往巴黎、罗马等热门城市的机票含税仅19.99欧元。建议提前2个月订票,成功率更高;购票时优先选择“无行李额”的基础票,毕竟行李超重的罚款往往比单独购买行李额更贵。
铁路出行也有省钱技巧。DB的“特价票”(Sparpreis)提前60天购买,跨州旅行如慕尼黑至法兰克福,票价可低至19.9欧元,比飞机还便宜。
景点参观时,学生身份同样能派上用场。德国多数博物馆对持ISIC卡或大学学生证的学生免票,比如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等;新天鹅堡等知名城堡类景点,学生票也能享受半价优惠。
最后提醒:细节里藏着“隐形省钱术”
德国留学生活中的不少省钱技巧,其实都藏在细节里。比如合租(WG)比单独租房能节省50%的房租;加入“学生拼车群”,一起拼车去超市采购,能省下交通费;甚至可以用“TooGoodToGo”APP购买餐厅的临期食品,折扣力度很大。
抓住这些本土化的省钱操作,每月多省200-300欧元并不难。这些省下来的钱,足够支撑一场短途旅行,或是给家人买份贴心的礼物。毕竟留学不仅是学习知识,学会合理规划开支,也是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如需进一步了解德国留学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咨询】,以便给您进行精准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61号远洋大厦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