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育部近期正式公布2026年公立大学国际学生配额分配方案,这场备受关注的配额调整交出了一份颇具看点的答卷。整体来看,国际学生接纳规模实现稳步提升,从2025年约14.5万人增至2026年的160850人,增幅达到11%,对于计划2026年入学的国际学子而言,无疑是一则值得关注的积极信号。
在参与配额申请的院校中,32所大学提出了扩招诉求,其中31所顺利获批,唯独悉尼大学成为“特例”,其扩招申请未获通过,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该校在部分评估维度上尚未达标。此外,还有5所大学未参与此次配额调整申请,选择维持现有招生规模。
若要为此次配额调整总结一条“核心逻辑”,那便是“住宿先行”——澳大利亚政府的调控思路清晰可见:院校能提供的学生住宿资源越充足,获得的配额支持力度往往越大。教育部长杰森·克莱尔与国际教育助理部长朱利安·希尔明确表示,那些在新建住宿设施、深化东南亚合作以及推动生源市场多元化方面表现突出的院校,均在此次配额调整中获得了积极反馈。
一、2026年澳洲高校配额分布:地区院校成扩招主力
此次配额调整中,四所地区性大学的扩招幅度尤为显著,成为政策倾斜的重点对象,具体新增配额如下:
查尔斯特大学:新增1600个名额
联邦大学:新增1800个名额
纽卡斯尔大学:新增2050个名额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新增2650个名额
这一分配结果,与澳大利亚政府此前承诺的“均衡分配国际教育发展红利”理念高度契合。在所有参与评估的院校中,5所选择不调整配额,32所提出扩招申请,最终配额的增减,完全取决于各院校在政府重点关注的“新建住房”“东南亚合作”“市场多元化”三大维度的实际成效。
偏远地区院校的配额增长势头尤为强劲,除上述四所院校外,其他偏远地区高校也普遍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配额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住宿设施建设进度成为配额调整的关键加分项,目前澳大利亚高校领域已有超过1.1万张新学生床位正在建设中,1.5万张床位已获得开发审批,另有1.2万张床位处于规划阶段,这些新增住宿资源将为后续国际招生规模扩大提供坚实保障。
二、悉尼大学“落榜”之谜:1.19万配额背后的三重考量
作为澳大利亚知名高校,悉尼大学目前持有1.19万个国际学生配额,是全澳国际生规模最大的院校。然而在此次扩招申请中,该校却成为仅有的未获批准的院校,这一结果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综合评估:
首先,东南亚教育合作推进不足。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与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鼓励高校深化该区域的学术联动与生源拓展,但悉尼大学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未能达到评估要求。其次,学生住宿保障存在短板。政府明确要求高校需为国内外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住宿资源,这也是此次配额调整的核心考核指标之一,而悉尼大学在住宿供给能力上未能满足扩招所需的配套标准。最后,现有配额利用率已达饱和。2025年该校热门的商科、工程专业录取率已降至8%,现有教学资源与服务能力已无明显扩招空间。
尽管扩招申请未获通过,悉尼大学仍是全澳国际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但过度依赖单一生源市场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明显挑战。对此,悉尼大学方面表示,学校正在持续推进生源结构优化,近年来已显著提升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及非洲地区的生源比例,目前国际学生已占本科学生群体的35%,“为课堂带来了丰富的跨文化思维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悉尼大学扩招被拒,与澳大利亚当前的住房负担压力也存在密切关联,凸显了政府对国际学生规模与房地产市场平衡的重视。不过对于意向申请该校的学生而言,并非完全没有“曲线入学”的机会:该校预科升读、TAFE衔接等豁免群体的录取率超过60%,旗下泰勒学院2026年预科名额已提前开放申请,高二学生可重点关注这一入学路径。
三、扩招阵营全景:八大领衔发力,非八大暗藏“高性价比”机会
(一)八大名校:七校扩招,表现稳健
在澳大利亚“八大名校”阵营中,除悉尼大学外,其余七所均顺利获得扩招资格,其中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蒙纳士大学的扩招力度最为突出,每所院校的新增配额均超过1000个,为意向申请八大的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非八大院校:专业优势凸显,成“高性价比”之选
此次配额调整中,超过20所非八大院校获得扩招资格。这些院校虽然综合排名不及八大,但在诸多特色专业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不少“精准匹配”的申请机会,堪称留学申请中的“潜力股”。
部分扩招显著的非八大院校及优势专业如下:科廷大学(位于西澳珀斯)的矿物与采矿工程专业表现亮眼,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澳洲第1,2026年获得约800个新增名额;迪肯大学运动科学学院连续5年位居全球排名首位,新增配额约600个;以建筑设计、商科和工程类学科闻名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获得约700个新增名额;精算专业全澳排名靠前、全球排名前15的麦考瑞大学,新增配额约500个;科技与创意专业特色鲜明且与微软、甲骨文等企业合作紧密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获得约600个新增名额。
这些非八大院校不仅专业实力突出,且多数位于主要城市或偏远地区中心,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为追求高性价比留学的学生提供了优质选择。
四、配额政策背后的趋势:调控精细化,质量放首位
此前澳大利亚国会未通过国际学生人数立法上限的提案,在此背景下,政府采用“规划配额”制度对高校招生规模进行调控。具体操作方式为:当某所高校的签证申请人数达到其分配配额的80%时,政府将适当放缓签证审批速度,以此避免院校超出既定招生目标。
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yi情后国际学生申请热潮已逐步趋于平稳,2024年签证申请数量较去年下降26%,2026年规划配额总数为29.5万个,较yi情高峰期下降8%。尽管如此,移民问题仍是工党政府面临的重点关注议题——目前有数千名国际学生在签证到期后仍滞留澳大利亚,部分学生转为临时毕业生签证,另有部分通过仲裁机构上诉以推翻签证拒批决定。
从2026年配额政策来看,三大趋势愈发明显:其一,东南亚生源优先化。政府明确表示将优先考虑来自东南亚地区的申请者,以此强化澳大利亚在该区域的“软实力”建设;其二,住宿要求严格化。规模较大的公立高校若想获得扩招资格,必须证明能够为国内外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住宿”;其三,签证政策收紧。2024年起学生签证费已从710澳元上调至2000澳元,同时针对国际学生长期延签的漏洞也已完成封堵。
教育部长克莱尔强调,此次配额调整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国际教育发展能够兼顾学生权益、高校发展与国家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次对四所地区性大学的配额倾斜,也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我们希望确保国际教育的发展红利能够更均衡地分配,地区大学在地方社区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理应获得更多支持。”
不过从整体分布来看,国际学生配额仍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高校,2026年国际学生分配名额最多的四所院校依次为:悉尼大学(11900名)、蒙纳士大学(11300名)、墨尔本大学(10500名)、新南威尔士大学(10350名)。
总体而言,2026年澳大利亚国际学生配额政策展现出“规模适度扩大、要求更加严格”的特点,在扩大国际教育规模的同时,政府对教育质量与配套保障的把控愈发精细化。对于意向赴澳留学的学生来说,这既意味着更多元的选择机会,也要求申请者更早规划、更精准地匹配院校与专业,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政策变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澳洲留学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咨询】,以便给您进行精准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61号远洋大厦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