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 年秋季学期的脚步逐渐临近,打算前往美国、英国等传统留学热门地的学生们,纷纷发现钱包需要比往年多 “瘦身” 一圈。通胀如同不停膨胀的气球,政府教育拨款却在悄悄 “缩水”,再加上签证政策时不时 “收紧缰绳”,这些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不少院校本就不低的教学成本更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
越来越多院校针对留学生实行差异化收费,这事儿引发的争议可不小。有些院校把财政压力像 “甩锅” 一样转嫁给留学生,将国际生当成了获取更多收入的 “提款机”;还有的院校,近 20 年来头一次调整学费,就直接 “拉满” 上调幅度。分析人士表示,学费上涨和国际学生数量下降,似乎在一些学校形成了 “死循环”,让人头疼不已。
美国留学:费用突破 10 万美元大关
眼看秋季学期就要到了,美国大学高昂的费用,成了大多数学生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虽然有 59% 的家长在孩子拿到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对支付学费信心满满,但当学费账单真正递到面前,这一比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骤降到 21%,巨大的 “信心落差” 让人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这些年美国大学费用一直在 “步步高升”。从 1983 年开始,美国大学学费年均上涨 5.6%,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通胀率。据统计,越来越多美国大学的年学费接近甚至突破 10 万美元大关,而且还在以每年约 5% 的速度继续上涨。
私立大学的学费一般在 6 - 7 万美元左右,再加上食宿费、保险费、书本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下来的预估就读总成本基本都在 8 - 9 万美元左右。在全美排名前 100 的大学中,有 38 所大学的就读费用超过 9 万美元。
高昂的学费或许会把越来越多想去美国留学的人 “拒之门外”。有机构预测,2025 年秋季美国大学国际入学人数可能会下降 40%,这不仅会对高校的预算造成影响,甚至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深远冲击。
英国困境:学费上涨与签证收紧双重夹击
英国也即将迎来一个 “更烧钱” 的开学季。从 2025 年 9 月起,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本地学生的本科学费将上涨 3%,多年来一直稳定在 9250 英镑的学费,将涨到 9353 英镑,这是自 2017 年以来的首次涨价。
有声音认为,英国上调本土学生的学费,其实是为进一步上调国际留学生学费 “铺路”。针对国际本科生的学费差异很大,低则约 10000 英镑,高则能达到 38000 英镑。
让英国高校在经济上感到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学生人数的下滑。上一个开学季的数据显示,英国国际学生签证申请量同比减少了 16%。英国政府收紧 “陪读签证” 政策,被认为是很多海外学生打 “退堂鼓” 的主要原因。
根据英国移民局的要求,留学生每月的最低生活费标准为:伦敦地区约 12000 元人民币,非伦敦地区约 9200 元人民币。但实际生活成本可能会更高,具体情况还要看个人的消费习惯和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
亚洲选择:性价比优势逐渐凸显
在全球留学费用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留学性价比正在慢慢凸显出来。韩国留学凭借相对亲民的费用,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前往深造。
2025 年,韩国对留学存款证明金额进行了调整,首都圈所在大学的存款证明金额一年降为 2000 万韩元以上(约合 11 万人民币),其他地方所在大学则降至 1600 万韩元以上,这一调整降低了留学韩国的经济门槛。
韩国留学学费整体不算高,和欧美澳等发达国家相比要低不少。韩国公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大约在 2 万人民币左右,私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则在 3.8 万到 4.5 万元之间。而且部分学校还会针对留学生新生提供 20% - 50% 的学费减免,这对学生来说可是不小的福利。
再看日本,虽然学费也呈现出上涨的态势,但和欧美国家相比,费用仍然比较合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韩国政府将本国教育费用增长的原因,归结为私立机构近 16 年来首次增加大学学费。
欧洲大陆:留学价值洼地值得关注
欧洲凭借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以及灵活的就业政策,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留学的目的地。2025 年,欧洲留学市场呈现出 “精准开放” 的态势,各国都在吸引国际人才和保障教育质量之间寻找平衡点,为普通家庭提供了性价比不错的留学方案。
德国公立大学的免学费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全球的学生。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它的工程类专业在全球排名靠前,学生每学期只需要缴纳约 250 欧元的管理费,年均生活成本大约在 8000 欧元左右。
法国公立大学的学费也十分低廉,本科阶段每年仅需 289 欧元,硕士阶段为 256 欧元。像巴黎索邦大学,它的历史学、语言学等专业在全球排名前 20,学生年均生活成本大约在 7000 - 8000 欧元之间。
意大利公立大学的学费每年在 1000 - 4000 欧元之间,生活成本每月约 600 - 700 欧元。以米兰理工大学为例,它的设计专业在全球排名处于前列,学生还可以申请 “图兰朵计划” 来降低语言门槛。
隐性成本与省钱策略
除了显而易见的学费上涨,留学生还需要应对不少 “隐性成本”。这些常常被忽略的开支,包括签证相关费用、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保险费用以及应急资金等。
汇率波动是影响留学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拿英镑来说,日均波动幅度在 0.5% - 1.2% 之间,如果提前 6 个月分批换汇,大概能节省 5% - 10% 的资金,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资金证明要求也不能忽视。比如在伦敦地区留学,需要冻结 35 - 40 万人民币作为资金证明。此外,医疗附加费(IHS)大约为 776 英镑 / 年,如果留学时间超过 18 个月,就按 3 年计算费用,再加上 85 英镑的生物识别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面对不断上涨的留学成本,学生们可以尝试多种省钱策略。
申请奖学金与助学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积极申请学术类或 Need - based(基于需求)的奖学金,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
在住宿方面,选择合租或者入住校内宿舍,比单独租房能节省 30% - 50% 的费用。饮食上,自己做饭比经常点外卖能节省 50% 的饮食开支。出行时,办理学生交通卡可以享受 30% - 50% 的折扣。另外,购买二手教材也能节省不少教材费用。
合法兼职也是减轻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很多国家都允许留学生每周工作 20 - 25 小时,比如韩国就将留学生的兼职工作许可时间从每周 20 小时延长到了每周 25 小时。
趋势转变:留学选择呈现新方向
全球留学市场的费用波动,最终影响到了留学产业的最前端。多家留学机构反馈的信息显示,学生出国留学的选择正出现新的趋势:中产及工薪阶层家庭的留学选择发生了明显转变。
前几年,这些家庭还倾向于 “赌一把”,把孩子送到英美等传统留学热门国家,而如今,他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欧亚其他国家。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日本、韩国、意大利、爱尔兰等国的生源也在持续增长。
即便面临费用压力,很多学生仍然选择为出国留学 “买单”。在学历认可度逐渐相近的背景下,中国香港地区高等院校的硕士项目,越来越受到内地学生的欢迎。
2025 年,韩国为首都圈的大学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首都圈大学将开放 20% 以上的名额用于不分专业入学,这就意味着大学新生在大一阶段可以自由探索各类学科知识,等充分了解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前景后,再在大二确定专业方向。
这项政策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壁垒,让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挖掘自身潜力,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更精准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道路。
如今,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权衡留学的投资与回报。传统的英美名校虽然依旧有吸引力,但欧洲大陆的免费教育、亚洲新兴的高性价比留学选择,同样为中国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留学不仅仅是对学术的追求,更是对人生视野的拓展。无论你是想追求优质的科研资源,还是规划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广阔的世界总能为你提供无限可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留学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咨询】,以便给您进行精准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61号远洋大厦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