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留学生刚踏上澳洲的土地,脑子里总绷着 “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的弦。但说实话,这顶多算留学生活的 “基础款”—— 真正能帮你在学业和未来路上走得稳、走得远的,往往是你和教授之间那层 “看不见的联系”。
教授可不只是课堂上拿着讲义讲课的人,他们更像个 “资源枢纽”:想找科研机会?需要实习推荐?申请学校要推荐信?甚至未来职业方向想找个人点拨?这些事儿,教授往往能帮上关键忙。可问题是,怎么才能让教授记住你,在你需要的时候愿意搭把手呢?
今天就跟大家掏掏心窝子,分享 5 个亲测有用的小技巧,帮你轻松拉近和教授的距离。
秘诀一:课堂 “刷存在感”,用提问让教授记住你
要是你一学期下来在课堂上都像个 “隐形人”,从头到尾不吭声,那教授想记住你都难 —— 毕竟他们面对的学生可不少。其实不用每节课都抢着发言,只要一学期里能有那么几次,提出几个思路清楚、有点深度的问题,就足够让教授对你有印象了。
尤其是小班课和研讨课,这种时候你的一句话、一个好问题,说不定就像播下了一颗种子,等以后要推荐信的时候,教授一回想:“哦,就是那个上课爱思考的学生!”
秘诀二:主动接 “小活儿”,打造 “靠谱学生” 标签
别觉得课程小组里那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 没意义,比如帮忙布置研讨课的教室、收集同学的问卷、整理课程资料这些。这些事看着简单,却最能体现你的责任心 —— 毕竟没人会拒绝一个愿意主动分担、做事踏实的学生。
在教授眼里,“认真可靠” 可比 “光说不练” 管用多了。等到有研究项目缺人,或者有推荐信名额的时候,教授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那些平时愿意扛小事、让人放心的学生。
秘诀三:用好 Office Hour,别等 “出问题” 才找教授
每个教授都有固定的 Office Hour,说白了,这就是专门留给学生 “唠嗑” 的时间。可很多同学总犯一个错:平时不见人影,等到作业写不出来、考试要挂科了,才急急忙忙找教授 “救火”,这时候效果可就打折扣了。
其实你越早用起这个机会越好,主动找教授聊聊天 —— 不管是学术上的困惑、课程里的难点,还是你对未来职业的想法,多交流几次,教授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更积极。这一步看似不起眼,却是以后拿研究机会、要推荐信的重要铺垫。
秘诀四:Coffee Chat,让交流 “跳出课堂”
等你和教授有过几次课堂互动,彼此有点印象了,就可以试着再往前迈一步:写封礼貌又简洁的邮件,问问教授有没有时间,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聊什么呢?可以是你的学术兴趣、行业里的新趋势,也可以是你接下来的学习计划,都没问题。
在澳洲的学术圈,这种 “咖啡交流” 特别常见,算是一种轻松的沟通方式。不过要注意,别绕圈子,直接说明你想请教的问题 —— 澳洲人大多喜欢真诚、直接的沟通,拐弯抹角反而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秘诀五:LinkedIn “轻互动”,保持 “低存在感” 联系
除了课堂和面对面聊天,线上也能维持联系。很多教授会在 LinkedIn 上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行业见解,这时候你不用特意发长篇大论,偶尔点个赞、留句简短的评论,保持一种 “不打扰但存在” 的互动就好。
这种方式既不会给教授造成负担,又能让你一直留在教授的视线里。时间长了,就算平时不常见面,教授看到你的名字,也会有 “哦,这个学生我有印象” 的感觉。
老师的叮嘱
最后想说的是,和教授建立好关系,不是要你去 “套近乎”,更不是一个劲儿地 “炫技” 证明自己多厉害 —— 真正有用的,是在平时的学习和交流中,慢慢让教授看到你的专业、真诚和可靠。
同学们,把这五个小技巧记在心里,多主动一点点。你会发现,教授不只是课堂上给你上课的老师,说不定还会成为你未来路上的 “贵人” 呢!
如需进一步了解澳洲留学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咨询】,以便给您进行精准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61号远洋大厦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