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最新发布的2026年留学城市排名,评估了全球160个城市,基于大学排名、合意性、负担能力、雇主活动、学生构成和学生观点六大核心维度。首尔凭借学术与就业双重优势登顶,东京坚守第二,而伦敦因生活成本过高跌至第三,结束了连续六年的统治地位,中国内地八城集体上行,亚洲城市在TOP20中豪取七席,彻底重塑了全球留学地理版图。
一、格局裂变:亚洲崛起与传统强权的退守
- 东亚教育新纪元:首尔凭借“大学排名”指标全球第1(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SKY高校均居QS百强)和“雇主活动”全球第三的双重优势逆袭。三星、LG等科技巨头总部聚集,为留学生提供大量高价值实习岗位,形成产学融合的良性循环。
- 伦敦神话终结:尽管仍拥有三所G5名校,雇主活动得分高居全球第八,但伦敦负担能力断崖式跌至全球第137位(房租比首尔高121%),导致其从榜首滑落。其核心劣势在于:国际生年均生活成本超£20,000,远超政府奖学金覆盖范围。
- 欧洲竞争力:慕尼黑稳居全球第四,柏林跃升两位至第七,与巴黎并列。德国公立大学免学费政策吸引国际生,而柏林20%学生为留学生,其包容性文化获得学生观点指标高分肯定。
- 美加“冰火两重天”:波士顿成为第15名城市,依托哈佛与MIT的科研生态,雇主活动得分达93.6;而纽约(23)、旧金山(41)因签证收紧与安全疑虑排名下滑。蒙特利尔(18)、多伦多(22)则因宽松工签政策稳居北美高地。
二、制胜维度:从学术殿堂到就业市场的多维较量
- 学术资源与就业联动:首尔登顶的关键在于QS百强高校数量(3所)和三星等企业提供的产学转化通道;东京则在“雇主活动”指标全球第1,丸之内金融区与秋叶原科技企业形成就业双引擎。学术实力直接牵引职业前景的留学新逻辑已然成型。
- 生活成本:吉隆坡跃升11位至全球第12,核心推力是其全球第九的负担能力——国际生年均学费仅$4,900,生活成本仅为伦敦的1/3;而维也纳(第10)也凭借高性价比跻身前十。
- 学生体验:新加坡在“学生观点”指标位列亚洲第1,安全环境与双语便利性构成独特优势。柏林因开放的文化氛围和丰富艺术场景获得学生体验满分,印证了非学术因素对留学满意度的影响。
- 国际化程度:香港在“学生构成”指标上升8位,国际学生占比增至35%;多伦多凭借40%移民人口在包容性得分领先。城市开放度正成为吸引全球人才的隐形筹码。
三、区域亮点:新兴势力的突破与战略布局
- 中国内地:八座上榜城市中七座排名提升:北京(13)因雇主活跃度全球前十吸引跨国企业校招;上海(27)强化金融实习资源;武汉首入百强(90),成都(146)携电子科大首次亮相。
- 东南亚双星:新加坡从16位跃至11位,国立大学(NUS)全球第8的学术实力与金融中心地位形成“就业保险”。吉隆坡则依托多元文化(马来、华裔、印度裔共存)和低廉成本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目标。
- 拉美与澳洲:波哥大首次进入百强(99),在合意性指标(73.5)领先;布宜诺斯艾利斯(32)、圣地亚哥(50)形成拉丁美洲留学三角。澳大利亚七城上榜,墨尔本(5)、悉尼(6)领衔,布里斯班(26)、阿德莱德(31)梯度承接。
- 德语区与北欧:除慕尼黑、柏林外,苏黎世(9)依托ETH的计算机学科优势吸引科技人才;维也纳(10)将低廉学费与丰富音乐资源结合,年生活成本控制在€10,000以内。小众优质路径逐步成熟。
全球留学城市竞争已从单一学术声誉拓展至就业通道、生活成本、文化包容性的三维战场。那些能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职业资本、让国际生不仅学得起更能活得好的城市,正在书写新世纪的教育话语权。未来属于懂得在学术殿堂与真实世界间架设桥梁的地方。
想要申请留学的同学们,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顾问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