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海外,不仅是学术上的挑战,更是生活与心理上的全面历练。
美国留学到底安不安全?已经成为无数留学家庭避不开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美国高校的安保措施是非常之完善的,他们为学生构建起坚实的保护网:包括严格的校园门禁、24小时校警巡逻、免费夜间接送服务以及实时响应的安全热线,真正让留学生活安心而专注。
今天,针对这个话题,我们特邀请到⛵启航计划的何导师,目前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U)攻读康复作业治疗博士学位。她将结合自身真实经历,从安全切入,坦诚分享在这座城市学习与生活的点滴——不仅有应对风险的实用策略,更有在不确定环境中建立信心、安心成长的心路历程。
*注意:本文将以第yi人称视角呈现,下文中“我”即为何导师。
自我介绍
我是启航计划的何导师,目前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康复作业治疗。
圣路易斯这座城市,并不是美国安全指数很高的地区。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其复杂的社会背景有关,比如历史遗留的种族隔离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里无法安心学习或生活。作为在这里学习生活的留学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供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视角。
WashU为安全所做的努力
当我收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U)的录取通知时,我的父母非常担心我的人身安全。因为我不会开车,平时出行只能靠腿,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学校对此显然已有充分准备。WashU 专门为新生举办了“如何在圣路易斯安全生活”的 Zoom 指导会。会上提到,学校的每一栋教学楼,甚至每一个教室,都设有门禁系统,学生需刷badge才能进入,有效保障了校园内部的安全。
此外,学校老师提到有Protective service,如果我们在学校范围内遇到任何危险情况都可以给他们打电话寻求帮助。
他们也会给学生提供很多的安全保障服务,比如after-hour safe ride (夜间安全接送服务),这是一项专为学生在夜间提供的安全用车服务,通常覆盖校园及附近区域。
学生可以直接给学校的protective service打电话,说你在学校的哪栋楼等车,需要学校的车送你去哪里,学校的巴士就来了,非高峰期等候时间不超过十分钟,高峰期不超过半小时。
突发小插曲
尽管有这些安全措施,有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突发的小插曲。
记得有一天晚上十点半,我和同学从图书馆学习完,打了电话叫了after hour safe ride,准备在校内的咖啡馆等车。
不久后,我们发现咖啡馆里有几个看起来不像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正在我们警惕地观察时,有个女人站在门禁需要刷badge的地方喊,意思是想让我们放她进来。
正在我和同学犹豫的时候,那几个小朋友突然冲上去帮她把门打开了。她进来后走到我们面前,开口问有没有钱,为了避免冲突,我试图用中文搪塞过去,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她用英文问我“can you help me?”,我继续用中文问“你想要什么”,对方话赶话说”money”。
因为不知道她是否会有过激的行为,我和同学当即决定离开。幸运的是学校的车刚好到门口,把我们安全送到公寓,到家后我们紧接着给学校的Protective service打了电话,报告有一群可疑人员在校内徘徊。
接线员非常重视,详细询问了这群人的外貌特征,以及我们当时发生事件的时间,她立刻去查监控回放并定位了他们,让校园警察将他们带离学校。
大约一周后,我还收到了他们的回访电话,关心这件事是否对我造成心理或学业上的影响。这种细致的关怀让我对学校的安全系统有了更深的信任。
过来人的小总结
如今,已经是我在圣路易斯生活的第二年了,逐渐适应了在圣路易斯的节奏后发现,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危城”,而是一座有活力、有挑战、同时也有温度的城市。
安全当然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课题,但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城市,我学会了更理性地评估风险、更主动地寻求帮助,也更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如果你也正考虑来 WashU,或者即将到治安不算太理想的城市留学,不妨记住一句话:恐惧来源于未知,而安全,往往来源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