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家长的眼里,高中最重要的就是成绩。分数决定一切,决定能不能进重点班,能不能上985/211。
可是在加拿大读高中,很多家长发现一个现象:
孩子明明分数还可以,为什么老师、学业规划顾问,却总是盯着“选课”?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没选对课,直接失去了申请名校的资格。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事实:在加拿大,高中选课的重要性,往往大于成绩本身。
一、学分制的逻辑:不是“考多少分”,而是“修哪些课”
加拿大的高中不是“固定班级制”,而是学分制。每个学生都要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而且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对“具体修了哪些课”有严格要求。
比如:
~~ 想申请理工科,必须修够高阶数学、物理、化学。~~ 想申请商科,不仅要数学,还建议读经济或会计。~~ 想申请文科,英语要达到ELA 30-1,而不是仅仅停留在EAL过渡阶段。
换句话说:分数再高,如果课没选对,大学申请的大门压根不会打开。
二、成绩的“天花板”:选课错了,分数也没意义
很多国际生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分高,就能申请好大学”。但在加拿大,这种想法往往是误区。
举个真实案例:有个学生,平时成绩都在85分以上,家长觉得很稳。可到申请多伦多大学的时候,却被告知——因为没有选12年级的微积分课程,直接失去了申请资格。
家长当场懵了:孩子明明成绩很好,怎么说没资格就是没资格?
这就是选课先于成绩的典型案例。
三、选课的隐性影响:不仅关系大学,还关系孩子发展
除了大学申请,选课还会影响孩子的:~~ 学习节奏:如果最后一年课程太满,容易压垮孩子,导致整体成绩下滑;~~ 兴趣发展:合理选修课程,可以让孩子尝试艺术、编程、设计等方向;~~ 心理状态:选课不当,课程难度过高,孩子容易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
所以,选课既是学业选择,也是成长规划。
四、家长最常见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越多AP越好→ 事实上,盲目堆AP课程,不仅拉低GPA,还可能拖累大学申请。误区二:英语课就是EAL→ EAL只是过渡,想上大学必须过渡到ELA 30-1。误区三:成绩=一切→ 没有对应课程,哪怕全A也申请不了名校。
写在最后
在加拿大读高中,选课就是孩子未来的“路线图”。选得对,成绩就是锦上添花;选得错,成绩再高,也可能白费。
所以,家长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选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