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和同学在选择中外合办项目时,不管是计划内还是国际本科计划外,盯得最紧的就是分数和升读率。
这当然重要!但作为一个从计划外国际本科项目“毕业上岸”的过来人沛沛,今天想大声告诉你:成绩是敲门砖,但决定你能否在合办项目里“活下来”、甚至出国后“混得开”的,其实是这些“隐藏技能”!
成绩诚可贵,能力价更高!今天,中外合办沛沛学长就来和大家盘一盘,升读中外合办院校前务必点亮的三种核心能力!
在中外合办项目中,作业形式往往不是单纯的“背书+考试”,而是以 essay、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 为主。这类学术写作要求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证和规范的引用,比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文”要复杂得多。
很多大一同学刚入学时都会因为不会正确引用参考文献而踩坑,甚至因此收到老师“涉嫌抄袭”的警告。对于刚接触国际课程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普遍但又必须尽早克服的问题。
因此,建议同学们:
在大一前就提前熟悉 APA或 Harvard 等论文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引用格式,掌握基本的引用规范。
多练习使用 Google Scholar等学术数据库 来搜集资料,而不是只依赖普通搜索引擎。
这样的准备不仅能提升学术写作质量,还能帮助自己更快地适应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为后续的课程和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中外合办项目中,学生会接触到外教课程,也会有不少机会和国外老师、同学交流。这个时候,单靠语言成绩还不够,能不能表达清楚观点、敢不敢开口沟通 才是关键。
学长本人就是这样的,首次上台做 presentation 的时候紧张到全身发抖,但任课老师反而非常鼓励我,并让我大胆说,并强调“内容比口音和语法更重要”。最后这让我慢慢的逐渐建立起自信。
因此,建议同学们:
从大一开始就可以锻炼口语和表达能力,比如参加一些英语的社团或课外活动。
平时也可以养成习惯,用英文总结一部电影或剧集讲给朋友听,逐步练就清晰的表达能力。
中外合办课程的学习节奏和国内本科有很大差别,作业分布比较散而且还会有小组形式的作业形式,并且针对一些专业课每周还会有一些小任务,每学期还会有大项目。如果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很容易陷入“临近 deadline 熬夜赶工”的循环。
有学长打趣说:“中外合办的关键词就是 deadline。”这句话虽然夸张,但也点出了核心问题——自我管理决定了能否跟上课程节奏。
因此,建议同学们:
提前学习使用日历或效率等软件比如 Notion 等,把所有 due date 标记清楚,并将大任务拆解成每日可以完成的小步骤。这样不仅能避免最后的手忙脚乱,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一个在升学路上弯道超车的机会,更是一个培养和锻炼“国际化能力”的平台。
在这里,学术写作能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走得更稳,掌握更规范的研究方法;跨文化沟通则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更具自信,能够自如地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自我管理则帮助学生在紧张的课程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可以说,成绩决定了你能否获得机会,而这些能力则决定了你能否真正把握并利用好这些机会。
如需进一步了解留学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咨询】,以便给您进行精准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七路156号国际财富中心2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