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沿课程体系:创作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韩国中央大学电影制作专业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编剧、导演、摄影、后期制作等全流程的课程体系。其尖端影像大学院设有2年制硕士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表演、剧本编辑、摄影技术、视频剪辑、声音设计等模块。例如,学生需从个人拍摄、短篇视频制作逐步进阶至长篇影像项目,通过系统化训练掌握多元化电影制作能力。
该校实验室配备4K影视制作系统、虚拟制片棚及HD相机等设备,支持学生完成从概念设计到成片输出的全链条实践。例如,在《AI剧本创作》课程中,学生需运用ChatGPT等工具生成跨媒体叙事方案,并结合生成式AI技术完成电影VFX(视觉特效)制作,体现技术赋能创作的趋势。
二、行业合作生态:从课堂到片场的无缝衔接
中央大学与CJ E&M、Studio Dragon等韩国头部影视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项目孵化机会。例如,学生可参与电视剧《顶楼》系列、电影《寄生虫》等项目的实际制作流程,在导演指导、摄影布光、后期调色等环节积累经验。
此外,学校与MBC电视台、SM娱乐公司等机构合作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可参访釜山国际电影节主会场“电影殿堂”,了解韩国电影产业全球化布局;或走进K-POP打歌现场,探索偶像产业的内容生产机制。这种“学术+产业”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前沿技术,又能理解市场运作逻辑。
三、国际联合培养:跨文化创作视野的拓展
中央大学与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中国青岛科技大学等机构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例如,中韩合作举办的影视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项目,采用“1+1”模式:学生首年在青岛科技大学学习基础课程,次年赴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大学院完成实践模块。该项目毕业生可同时获得中韩双方学位,且无需参加中国教育部研究生考试,降低了留学门槛。
2025年夏季,中央大学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的“智能影像创作”研修项目吸引了19名中国学生参与。课程涵盖《元宇宙的理解》《AI音乐与音响制作》等前沿领域,学生通过分组创作“青春”主题AI短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此类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更通过跨文化协作培养了全球视野。
四、申请策略与资源利用
- 作品集要求:需提交3-5部原创影像作品,涵盖剧情短片、纪录片或实验影像,重点展示叙事能力与技术应用水平。
- 语言支持:学校提供韩语强化课程,并通过国际影像艺术工作室引入外籍导师,帮助非韩语背景学生适应全韩文授课环境。
- 奖学金机会:尖端影像大学院设有“创作实践奖学金”,覆盖30%学费,申请需提交项目提案及过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