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本质:数学工具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
金融数学并非简单的“数学+金融”叠加,而是通过统计学、随机过程、数值算法等数学工具解决金融市场的实际问题。典型研究方向包括:
✅ 量化金融:利用微分方程、蒙特卡洛模拟预测资产价格波动;
✅ 计算金融:开发高频交易算法、风险评估模型;
✅ 衍生品定价:运用偏微分方程构建期权/期货定价体系;
✅ 机器学习应用:将神经网络用于信用评分、投资组合优化。
此类专业对学生的双重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既需扎实的数学推导能力(如实变函数、随机过程),又需理解金融市场运行逻辑。适合对数字敏感且具备编程基础(Python/MATLAB/R语言)的学生。
二、英国院校特色:差异化定位与行业联动
英国高校在该领域的布局呈现鲜明的梯队特征,以下五类代表性院校各有侧重:
院校类型 |
代表学校 |
核心优势 |
适合人群 |
G5精英型 |
牛津大学/帝国理工 |
理论深度强,注重数学证明与抽象建模 |
学术潜力突出,计划深造研究者 |
商学院标杆 |
伦敦政经/华威商学院 |
紧密结合CFA/FRM资格认证,案例教学占比高 |
目标进入投行/资管公司从业者 |
综合研究型 |
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 |
跨学科资源丰富,可选计算机科学辅修 |
希望拓展AI+FinTech方向者 |
新兴实践派 |
克兰菲尔德大学 |
与彭博社、路透共建实验室,实战项目多 |
追求工作经验快速转化者 |
性价比之选 |
埃克塞特大学/雷丁大学 |
课程设置灵活,接受转专业申请 |
预算有限但重视教学质量者 |
例如,帝国理工学院的“Mathematics and Finance”课程包含彭博终端实操模块;华威大学的MSc Financial Mathematics则强制要求完成C++编程考核。
三、申请关键要素:学术准备与技能匹配
1. 学术背景要求
- 本科专业:优先录取数学、统计、物理、计算机、工程类专业学生,部分院校接受经济学背景但需补修数学课程。
- 先修课程:至少3门数学类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部分前沿院校要求实变函数、随机过程。
- 均分标准:英国一等学位(85+)更具竞争力,双非院校学生建议均分达到88%以上。
2. 标准化考试
- GRE/GMAT:非强制,但LSE、IC等院校强烈建议提交GRE数学专项成绩。
- 英语要求:雅思普遍6.5-7.0,单项不低于6.0,部分院校接受托福90+。
3. 软性竞争力打造
- 编程能力:掌握Python/Matlab/C++,可通过Kaggle竞赛或Coursera证书证明;
- 量化经历: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证券模拟交易比赛;
- 科研尝试:联系校内教授参与计量经济学课题,撰写英文论文摘要。
四、就业前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金融机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商业银行司库部门;
🔹 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腾讯金融科技部、Palantir等企业的量化开发岗;
🔹 咨询服务:麦肯锡、贝恩咨询的风险管理部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精算岗。
据eFinancialCareers调研,英国金工硕士起薪约£45,000-£60,000/年,五年经验后可达£80,000-£120,000。值得注意的是,该领域存在明显的“学历贬值”趋势,硕士已成为入门门槛,博士毕业生多进入头部机构的量化策略团队。
五、决策建议:基于个人特质的选择逻辑
-
自我评估清单:
- 是否享受长时间进行数学推导?(每日≥3小时)
- 能否承受高强度编程训练?(每周代码量>500行)
- 对金融市场的兴趣源于数据规律探索还是人际交往?
-
备选方案设计:
- 若数学基础薄弱但金融兴趣浓厚,可考虑“金融经济”方向;
- 若编程能力突出,可关注“商业分析”“数据科学”等泛量化专业。
-
长期发展规划:
- 计划回国发展者需关注国内券商/公募基金的招聘偏好(偏爱海归背景);
- 希望留英工作者应提前考取ACTUARIALY证书或参加CFA一级考试。
结语
金融数学作为典型的“STEM+商科”交叉学科,其价值在于培养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院校在该领域的教学体系已形成“理论严谨+实践落地”的特色,但竞争激烈程度逐年攀升。建议申请者立足自身数学天赋与职业规划,避免盲目追逐热门赛道,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补充和实习经历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