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体系:从剧本构思到成片输出的全链条培养
东国大学影视制作专业采用“模块化+项目制”教学模式,将四年本科阶段划分为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周期。大一以通识教育为主,开设《影像语言基础》《剧本写作工坊》等课程,通过每周短片作业强化叙事逻辑与视觉表达;大二进入专项技能深化阶段,《数字摄影器材操作》《非线性剪辑实务》《音效设计与混音》等课程同步展开,学生需完成累计时长不低于60分钟的短片作品集;大三重点转向团队协作与工业化流程,模拟影视公司分工体系,设立导演组、摄影组、美术组等职能小组,共同完成剧情长片或纪录片创作;大四则以毕业设计为核心,鼓励学生自筹资金、组建团队,拍摄具有商业潜力的网络剧或院线短片。
特色课程亮点:
- 跨媒介创作实验:结合VR/AR技术开设沉浸式影像制作课程,学生可尝试虚拟实景拍摄与交互式叙事;
- 国际合拍项目:与釜山国际电影节合作,每年选拔优良学生参与跨国剧组联合摄制;
- 产业导师工作坊:邀请CJ娱乐、SBS电视台资深制片人驻校指导,解析市场趋势与发行策略。
二、设备资源:对标好莱坞工业标准的硬件配置
东国大学影视制作专业配备亚洲高校罕见的高端设备集群,所有设施对学生开放预约使用,满足从标清到8K超高清的全流程制作需求。
核心设备清单:
类别 |
代表设备 |
使用场景 |
摄影系统 |
ARRI Alexa Mini LF(4K)、SONY Venice(全画幅)、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 |
剧情片、广告片拍摄 |
灯光器材 |
ARRI SkyPanel S60-C LED柔光灯、Litepanels Bi-Color可调色温灯板 |
室内外场景布光 |
录音设备 |
Sound Devices 833T录音机、Sennheiser MKH系列电容话筒 |
现场同期声采集 |
后期制作 |
Avid Media Composer工作站(搭载GPU加速卡)、DaVinci Resolve调色台 |
剪辑、调色、特效合成 |
特效设备 |
Mocha Pro跟踪软件、Fusion Studio合成节点 |
动态图形、视觉特效制作 |
辅助工具 |
Steadicam Merlin稳定器、EasyRig承重支架 |
运动镜头拍摄 |
设备管理机制:
- 学生凭校园卡即可预约设备,单次最长使用周期为7天;
- 实验室配备技术助理,提供设备调试与故障排查支持;
- 高价值设备(如ARRI摄影机)需通过操作考核方可借用。
三、实践平台:从校园到产业的无缝衔接
东国大学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生态,确保学生作品能触及真实受众并接受市场检验。
-
校内放映会与竞赛
- 每月举办“东国新锐导演展映会”,优良作品在校影院公映并邀请业内嘉宾点评;
- 设立“金虎奖”学生影视作品大赛,获奖者可获得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的资金扶持。
-
校外产业合作
- 与CJ ENM、Showbox等影视巨头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电影前期筹备或后期宣发;
- 与韩国独立制片公司合作,承接企业宣传片、微电影定制项目,按行业标准支付酬劳。
-
国际交流机会
- 交换生计划覆盖美国查普曼大学、法国国立高等视听研究院(FEMIS),参与海外联合制片;
- 每年选派5名优良学生赴戛纳电影节志愿者团队,近距离接触国际影展运作。
四、学生作品案例:从课堂作业到电影节入围
近年来,东国大学影视制作专业学生作品在国际赛场屡获认可。例如:
- 《都市游牧人》(纪录片):采用手持跟拍手法记录首尔快递员群体,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学生单元提名;
- 《镜像迷宫》(实验短片):运用多重视角剪辑探讨身份认同主题,入选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
- 《午夜食堂》(网络剧):由学生自主编剧并搭建实景棚拍摄,上线后单集播放量突破50万次。
这些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学校提供的“试错空间”——学生可在不设预算上限的情况下反复修改剧本,教师仅作为顾问提供专业建议,充分尊重创作自由。
五、申请与就读建议
-
申请材料重点:
- 需提交个人作品集(不少于3部视频作品,总时长15分钟内);
- 韩语能力需达到TOPIK3级以上,部分课程提供英语授课选项;
- 推荐信应侧重说明申请人的艺术感知力与团队协作经验。
-
学习成本规划:
- 学费约6-8万人民币/年,低于首尔私立大学平均水平;
- 可通过申请奖学金抵扣30%-50%费用,优良作品集可提升获奖概率;
- 设备租赁费用已包含在学费中,无需额外支出。
-
职业发展路径:
- 毕业生可选择进入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SBS)担任编导或摄像;
- 也可投身流媒体平台(如TVING、Wavve),从事网剧、综艺制作;
- 部分学生选择回国发展,依托韩国影视工业经验进入横店、象山影视城等基地。
结语:
东国大学影视制作专业以“在实践中学习”为核心理念,通过前沿设备赋能与产业深度绑定,为传媒学子提供了一条从课堂直达银幕的成长通道。对于追求技术硬核与艺术表达平衡的学生而言,这里既是练兵场,也是通往国际影视行业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