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SE与IC金融专业对比
1. 学术定位与课程侧重点
2. 录取偏好与背景要求
维度 |
LSE |
IC |
学术背景 |
倾向经济/商科出身,需修过计量课程 |
强制数学/理工科背景,需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 |
院校偏好 |
国内Top院校(双非需突出成绩/实践) |
对双非友好,但需高GPA(英本一等/海外同等) |
GMAT要求 |
不强制,但720+可提升竞争力 |
平均录取分725,建议730+(尤其非数学本科) |
特殊要求 |
需提交职业规划陈述,部分专业需视频自我介绍 |
|
3. 职业导向与资源
- LSE优势:
- 伦敦金融城核心地段,校友网络覆盖投行、咨询及国际组织;
- 课程获CFA协会认证,MSc Finance毕业生15个月后中位薪资£35,000
- IC优势:
- 工科声誉加持,金融科技、量化交易领域认可度高,校企合作(如彭博终端、路透数据库)资源丰富
- 毕业生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技术部门比例较高
二、GMAT720+备考计划
1. 分阶段复习策略
-
基础夯实期(1-2个月):
- 语文(SC/CR/RC):
- SC:曼哈顿语法基础+OG解析,每日10题限时训练,整理介词/代词等高频考点错题集
- CR:分类攻克逻辑链题型,使用《幂范GMAT逻辑教程》培养“找结论-析前提”习惯
- RC:精读《经济学人》科技类文章,限时8分钟/篇,标注段落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
- 数学:
- 回顾DS/PS核心公式,每日30题限时模考,错题归类至“陷阱题”“公式遗忘”等标签
- 机经练习(如陈向东《GMAT数学机经500题》),重点记忆高频考点(如余数定理)
-
强化提升期(1个月):
- 模考训练:每周3次PREP模考,记录SC/CR正确率,若SC<80%或CR<60%,针对性重刷《OG》专项
- IR与AWA:IR使用《IR50题》掌握多源推理题,AWA背诵论据库(如经济效率/社会公平)
- 错题复盘:建立电子错题本,标注错误原因(如“过度推断”“选项混淆”),每日复盘20题
-
突破收官期(2周):
- 数学稳定:每日20题保持手感,重点复习易错知识点(如排列组合);
- 作文模板:准备3-4篇高频Argument提纲(如“调查样本不足”),积累商业伦理/科技发展类论点
- 考场模拟:还原下午场次生物钟,适应连做4篇阅读的疲劳感
2. 资源推荐与避坑指南
- 教材工具:
- SC:《曼哈顿语法》《Ron纯解》;CR:《幂范逻辑教程》;数学:《陈向东500题》;
- 模考软件:官方PREP、GMAT Club免费模考。
- 常见误区:
- 盲目追求难题,忽略OG基础题(约30%真题源自OG改编)
- SC过度依赖“语感”,忽视固定搭配的规则性(如which vs. that)
- 数学轻敌,未检查单位换算/百分比陷阱
三、申请策略建议
- 背景提升:
- 实习优先选择券商研究所、四大审计或金融科技岗,时长≥2个月,需产出独立报告
- 竞赛参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MCM)、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等
- 文书重点:
- LSE需突出学术洞察(如“如何看待全球经济碎片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IC需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如“如何用Python优化投资组合”),附代码/模型截图
- 面试准备:
- 行为面:熟记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例:“如何解决小组冲突”;
- 技术面(IC):复习Black-Scholes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量化概念
结语:LSE与IC的金融专业分别适合“学术型”与“技术型”申请人,前者需强化理论深度与文书逻辑,后者需突出数学实力与编程技能。GMAT备考需以SC/CR为突破口,通过模块化训练与错题分析实现精准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