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深度融入生活的当下,交互设计已不再局限于 “产品易用性”,更成为连接人与世界、推动社会积极变革的重要力量。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设的交互设计(DfI)理学硕士课程,以 “探索人与技术的关系、通过设计创造有意义的体验与行为” 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真实社会场景中的问题 —— 比如如何通过设计缓解癌症治疗中儿童的孤独感、如何借助设计提升公民民主参与度、如何帮助人们认知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与风险。
一、专业核心:聚焦 “设计与人的关系”,驱动多尺度变革
交互设计硕士课程的核心,在于探索 “设计如何塑造人与世界的连接”—— 通过设计创造新的行为模式、新的体验场景,让技术以更贴合人的需求、更具社会价值的方式融入生活。
课程明确,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引导性,新的产品与服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习惯,乃至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行为模式。因此,课程并非单纯教授设计技巧,而是在 “为人们设计有意义产品与服务” 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设计视为一种 “变革力量”:从个人生活体验到社会运行效率,再到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推动所需的积极改变。
课程始终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展开:如何创造出人们愿意使用、能支持日常生活的设计,同时助力社会向更可持续、更公正的方向转型?为解答这一问题,课程会带学生在 “个人 - 社会 - 全球” 不同生活尺度间动态探索,理解各尺度间的关联,让学生学会在多维度需求中平衡设计方向,最终让设计产生切实的影响。
二、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让设计 “落地为行动”
交互设计硕士课程拒绝 “纯理论化”,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能力,通过多领域知识融合与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掌握推动变革的设计方法:
1. 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融合
课程引导学生整合设计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不同领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人与技术的互动逻辑及产生的影响。例如,借助社会科学的调研方法理解特定人群(如老年群体、残障群体)的使用需求,结合人文学科的伦理视角思考设计的公平性,再用设计科学的工具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方案。
2.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双提升
课程通过 “想象 - 构思 - 创造” 的完整训练,提sheng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跳出传统设计框架,大胆设想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案;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反思 “设计是否真正贴合需求”“是否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避免为了创新而忽略实用性与伦理底线。最终,学生需能将这些思维转化为 “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在人与世界之间建立新的、有意义的连接。
3. 预见影响,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
交互设计面对的往往不是单一问题,而是涉及多因素的系统性挑战(如医疗场景中的设计需兼顾患者体验、医护效率、数据安全)。课程会教学生通过趋势分析、场景模拟等方法,预见设计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学会拆解复杂问题、梳理各因素间的关联,最终设计出能从根源上改善用户体验、推动系统优化的方案,积极塑造人们的生活体验。
4. 可视化设计过程的 “无形方面”
很多设计价值隐藏在 “无形的过程” 中 —— 比如用户的心理变化、使用时的情感反馈、设计对社会关系的间接影响。课程会教授学生特殊的可视化工具(如用户旅程地图、情感曲线、系统影响图谱),将这些无形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或模型,既便于团队协作沟通,也能让设计的价值被更清晰地感知。
5. 以参与式设计推动伦理与可持续变革
课程强调 “设计不是设计师的单向创作”,而是需要与用户、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将学习参与式设计与研究方法:通过 workshops、访谈、共创工作坊等形式,让用户深度参与设计的各个阶段,确保设计真正贴合需求;同时,始终将 “伦理” 与 “可持续” 作为设计的核心原则 —— 比如考虑设计的环境友好性(材料选择、能源消耗)、使用的公平性(是否覆盖所有目标人群),让设计成为推动社会伦理发展与可持续变革的载体。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顾问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