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到英国的留学生而言,大学的欢迎周(Freshers Week/Welcome Week)是快速融入校园生活的重要起点。这段集中性的活动时期,不仅能帮助新生熟悉环境、结识同伴,还能系统了解学校资源与服务,为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以下从时间安排、核心活动、国际学生专属提醒三个维度,全面解读英国大学欢迎周的价值与参与要点。
一、时间与总体安排:提前规划,高效参与
1. 时间范围
英国大学的欢迎周通常安排在每学年初(多为 9-10 月,部分春季入学专业在 1-2 月),持续 1-2 周,具体时长与日程需以学校官方发布的通知为准。多数院校会在开学前 1-2 个月通过邮件向新生推送欢迎周日程表,建议提前标注重要活动时间,避免错过关键环节。
2. 核心日程结构
欢迎周的活动设计围绕 “新生适应” 展开,覆盖从注册到社交的全流程,常见环节包括:
新生注册与欢迎致辞:完成学籍注册、领取校园卡等基础流程,学校校长或学院院长会通过欢迎致辞介绍学校历史、办学理念与学术要求,帮助新生建立对学校的初步认知;
学院 / 系部介绍与导师会面:各学院会组织专业说明会,讲解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术资源分布;新生还能与个人导师(Personal Tutor)首次见面,沟通学习规划与疑问解答;
校园资源导览:由学生志愿者带领参观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设施,讲解资源使用规则(如图书馆借阅流程、电脑教室预约方式);
住宿与生活指引:针对住校新生,宿舍管理团队会介绍住宿规则(如垃圾分类、公共区域使用时间)、紧急联系渠道(如宿舍管理员电话、校园安保热线);
社交与文化活动:包含学生社团招新、跨文化交流茶会、城市探索徒步等活动,帮助新生快速结识同伴,缓解初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二、核心活动类别:按需参与,适配需求
欢迎周活动类型丰富,新生可根据自身需求(如学术准备、社交拓展、生活适应)选择性参与,以下为几类关键活动的详细解析:
1. 学术与学习资源导览:筑牢学习基础
这类活动聚焦 “如何适应英国学术体系”,对后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常见形式包括:
学术支持中心讲解:介绍学校提供的学术辅助服务,如论文写作辅导(帮助掌握学术引用规范、论文结构搭建)、语言提升课程(针对国际学生的学术英语训练)、研究生专属工作空间(如安静自习室、小组讨论室)的预约方式;
学术规则说明会:重点强调学术诚信(如避免抄袭、正确引用文献)、研究伦理(涉及实验类专业的伦理审查流程)、课程考核标准(如论文 deadline 管理、考试形式介绍),部分学院还会发放专业课程手册,明确必修与选修模块的选择建议;
图书馆资源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演示如何使用学术数据库(如 JSTOR、Web of Science)、借阅纸质书籍、预约特殊资源(如古籍、实验器材),部分图书馆还会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个性化问题。
2. 校园生活与社团:拓展社交网络
参与这类活动是快速融入校园社群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
学生社团招新(Freshers Fair):这是欢迎周的标志性活动之一,学校各类社团(如学术类、体育类、文化类、志愿服务类)会设置摊位,展示活动内容并招募新成员。例如,学术类社团可能组织行业讲座、案例分析会;体育类社团涵盖足球、篮球、瑜伽等多种项目;文化类社团(如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帮助国际学生找到归属感;
体育设施体验:学校体育场馆会开放免费体验日,新生可参观健身房、游泳池、室内球场等设施,了解会员办理流程与课程安排(如瑜伽课、健身私教服务);
志愿服务宣讲:介绍学校与当地社区合作的志愿服务项目(如社区支教、养老院陪伴、环保活动),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积累社会经验,还能深入了解英国本地文化。
3. 住宿与安全:保障生活便利
这类活动聚焦 “日常居住安全与便利”,尤其适合首次独立生活的新生:
住宿管理说明:宿舍管理员会讲解住宿合同细节(如租金缴纳方式、退宿时的房屋检查标准)、生活设施使用注意事项(如厨房电器操作、洗衣机使用流程),并提醒新生记录紧急联系方式(如水电维修电话、校园安保热线);
安全知识讲座:校园安保团队会分享安全防范技巧,如夜间出行注意事项(避免单独走偏僻路段、使用校园安全护送服务)、财物保管建议(如宿舍门窗锁闭、贵重物品存放)、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如火灾疏散路线、医疗急救电话拨打);
健康服务介绍:讲解学校医疗中心的预约方式(如线上挂号、就诊流程)、心理健康支持(如心理咨询预约、压力管理 workshops),部分学校还会协助国际学生了解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的注册流程。
4. 职业发展与实习:提前规划未来
部分院校会在欢迎周加入职业发展相关活动,帮助新生建立长期规划意识:
职业服务中心宣讲:介绍职业中心提供的服务,如简历优化(针对英国企业的简历格式与内容建议)、模拟面试(还原行业面试场景,提供反馈)、实习与全职岗位信息库的使用方法;
行业分享会:邀请校友或企业代表分享职业经验,例如商科专业可能邀请金融机构从业者讲解英国金融行业求职流程,工科专业可能有企业 HR 介绍实习项目申请要点;
研究生升学咨询:针对本科新生,部分学院会举办研究生升学说明会,介绍本校或其他院校的硕士申请要求、时间规划与准备建议。
5. 城市探索与文化适应:融入本地生活
这类活动帮助新生熟悉留学城市,减少 “陌生感”,常见形式包括:
城市徒步导览:由学生志愿者带领参观学校周边的生活设施,如超市(如 Tesco、Sainsbury's)、药店(如 Boots)、银行网点、公交地铁站,讲解交通卡办理(如伦敦的 Oyster 卡、曼彻斯特的 Stagecoach 公交卡)与日常购物技巧;
本地文化体验:包含参观城市博物馆、历史建筑、当地市集等活动,部分学校还会组织 “本地美食品鉴会”,介绍英国传统食物(如 Fish and Chips、Sunday Roast)的文化背景,帮助新生了解本地生活习惯;
跨文化交流茶会:国际学生办公室会组织不同国家的新生交流,分享各自的文化习俗与留学期待,部分茶会还会邀请本地学生参与,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友谊建立。
三、对国际学生的特别提醒:聚焦痛点,精准适应
针对国际学生可能面临的语言、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挑战,欢迎周会提供专属支持,新生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语言与学术支持:攻克语言障碍
学术英语课程报名:学校通常会为国际学生开设免费或低价的学术英语课程,涵盖论文写作、学术演讲、课堂讨论技巧等内容,欢迎周期间可现场咨询报名方式与课程安排;
语言辅导资源介绍:了解学校提供的语言辅助工具,如在线语法检查平台、一对一语言辅导预约(部分学校提供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志愿者辅导服务);
学术沟通技巧培训:部分学院会组织小型工作坊,讲解如何与导师高效沟通(如邮件写作规范、预约见面流程)、如何参与课堂讨论(如积极提问、尊重不同观点)。
2. 签证与生活政策:规避合规风险
签证相关提醒:国际学生办公室会讲解签证续签流程、签证条款要求(如每周合法打工时长、住址变更后需及时更新签证信息)、BRP 卡(生物信息卡)的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NHS 注册指导:协助国际学生了解 NHS 注册流程(如准备护照、签证、住址证明等材料)、免费医疗服务范围(如普通门诊、急诊)与付费项目(如牙科治疗、配镜),部分学校会组织集体注册活动,简化流程;
银行开户与生活服务:介绍本地银行开户所需材料(如学校开具的银行信、护照、住址证明)、常用银行选择(如 HSBC、Barclays)、手机 SIM 卡办理(如 Giffgaff、EE 等运营商的学生套餐),帮助新生解决日常支付与通讯需求。
3. 文化适应与节奏调整:缓解适应压力
跨文化适应讲座:邀请心理学老师或资深国际学生分享文化适应技巧,如如何应对 “文化冲击”(如饮食差异、社交方式不同)、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节奏;
小型社交小组:学校会按专业或国家 / 地区组建小型社交小组,通过破冰游戏、小组讨论等轻松形式,帮助新生快速找到同伴,避免因 “独自留学” 产生孤独感;
信息整理建议:由于欢迎周信息量大,建议新生随身携带笔记本或使用手机备忘录,记录重要信息(如关键联系人电话、活动时间地点),也可加入学校新生微信群或 Facebook 群组,及时获取同伴分享的实用信息。
四、参与建议:高效利用欢迎周
提前筛选活动:根据自身需求(如学术准备、社交拓展)在官方日程表上标注 “必参加” 活动,避免因盲目参与导致精力分散;
主动交流:与同专业同学、宿舍室友、社团成员主动打招呼,交换联系方式(如微信、WhatsApp),为后续建立稳定社交圈打下基础;
记录疑问: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如学术规则、生活政策)及时向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咨询,避免问题积累影响后续生活;
保持节奏:欢迎周活动密集,建议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因过度疲劳影响体验,若错过部分活动,可联系学院或国际学生办公室获取补学资源(如活动录像、文字资料)。
总之,英国大学欢迎周是新生适应留学环境的 “黄金时期”,通过合理参与活动,不仅能快速熟悉校园与城市,还能建立社交网络、明确学习与生活规划,为后续的留学生活开启良好开端。建议新生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实现从 “陌生” 到 “适应” 的过渡。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顾问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