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于2025年11月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4/2025学年在美国际学生总数达1,177,766人,同比增长4.5%,。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美国作为全球留学目的地的持续吸引力,也揭示了国际教育流动性的新特征与挑战。
详细信息可》》》立即咨询老师,添加v:zjqiantu
一、国际学生总量与增长动力
报告显示,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总规模连续四年实现增长。其中,持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身份的学生达294,253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5%,凸显美国就业市场对国际人才的持续需求。从生源结构看,印度以363,019人(占比30.8%)超越中国成为最大生源国,同比增长9.5%;中国学生数量为265,919人(占比22.6%),同比下降4.1%,连续五年呈现收缩态势。这一变化折射出地缘政治、签证政策调整及全球教育选择的多元化趋势。
二、学历层次与学科分布特征
在学历层次方面,本科生人数为357,231人,同比增长4.2%;研究生人数为488,481人,同比下降2.7%,但占总体的41.5%,仍为国际学生的主力群体。学科选择呈现明显集中趋势:数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以305,377人(占比25.9%)居首,工程类专业(217,016人,占比18.4%)紧随其后,商业与管理(159,857人,占比13.6%)、物理与生命科学(95,667人,占比8.1%)及社会科学(86,008人,占比7.3%)位列前五。STEM领域因其就业优势与OPT延期政策,持续吸引超半数国际学生(57%)选择相关方向。
三、地域分布与院校偏好
从地域分布看,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得克萨斯州稳居前三,其中得克萨斯州以8%的增长速度成为增长较快的区域,主要得益于其低生活成本与科技产业集聚效应。院校层面,纽约大学以27,532名国际学生蝉联榜首,东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校均超2万人,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留学聚集区。这些院校凭借丰富的学术资源、实习机会及多元文化环境,持续吸引全球学子。
四、中国留美市场动态与挑战
中国留美学生规模自2019/2020学年的峰值37.25万人降至2024/2025学年的26.59万人,降幅达28.6%。具体到学历层次,本科阶段学生减少10.2%,研究生阶段下降2.1%,非学位课程与OPT阶段分别减少7.1%与增长0.7%。这一变化既受中美关系波动、签证审核趋严等政策因素影响,也与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留学性价比考量及新兴留学目的地分流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总量收缩,但中国学生仍保持对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商科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偏好,反映专业选择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关联。
五、新生注册与未来趋势
报告显示,2024/2025学年国际新生注册人数为27.7万人,同比下降7%。同时,828所院校反馈显示,2025/2026学年国际学生人数预计同比下降1%,预示短期增长可能面临压力。然而,从长期看,美国留学市场的韧性依然显著:其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16%,远高于加拿大(11%)、英国(10%)等竞争国家;经济贡献达550亿美元,体现教育产业的战略价值。
六、全球对比与战略启示
在全球留学目的地竞争中,美国虽面临挑战,但凭借优质教育资源、创新生态及就业网络,仍保持领先地位。印度等新兴生源国的崛起,反映了全球人才流动的多元化趋势;而中国留美市场的调整,则提示需关注教育选择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平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跨国教育合作模式的创新,国际教育格局将持续演变。
七、经济影响与政策建议
国际教育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费收入,更通过创新、创业及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政策层面,需在签证便利化、奖学金支持、跨文化融合等方面持续优化,以维持其全球竞争力。同时,院校应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升国际学生的就业支持与融入体验。
综上,2025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揭示了国际教育流动性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背景下,美国需在保持学术优势的同时,适应新生源结构与学科趋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生而言,理性评估教育投资回报、关注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匹配度,将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