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Fall美本申请季已拉开序幕,CommonApplication系统开放的同时,最让申请者纠结的“标化要不要考”问题,因藤校集体调整政策变得更加关键。今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6所藤校正式恢复SAT/ACT强制提交要求,Top30院校中强制标化的比例同比增加,一场围绕“学术筛选”的竞争悄然升级。本文广州前途小编将拆解新标化政策、分析不同院校要求差异,并给出针对性备考建议,帮你在复杂的政策中找到清晰方向。
一、2026Fall标化政策核心变化:强制提交院校增多,藤校成风向标
美本院校对标化的态度主要分为四类:必须提交(Test-Required)、选择提交(Test-Optional)、不考虑标化(Test-Blind)、灵活提交(Test-Flexible)。2026Fall的最大变化,在于“必须提交”的院校数量显著增加,且集中在前沿高校:
1.藤校半数以上恢复强制标化
八所藤校中,已有6所官宣2026Fall申请需强制提交SAT/ACT成绩,分别是: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
仅剩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维持“选择提交”,但从录取数据看,提交高分标化的申请者竞争力仍更突出。
2.Top30/50院校强制比例提升
Top30院校:13所要求强制提交标化,同比去年增加4所,占比达40%,包括麻省理工(MIT)、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
Top50院校:16所要求强制提交,同比增加5所,新增院校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学、佐治亚大学等公立强校;
例外情况:加州系所有院校(如UCLA、伯克利)仍维持“不考虑标化”政策,无需提交SAT/ACT。
3.特殊要求:按GPA或专业差异化对待
部分院校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申请者背景或申请专业调整标化要求:
按GPA划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规定,GPA低于2.8的申请者必须提交标化,2027Fall起还会增设最低分要求(ACT17+或SAT930+);
按专业划分: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学院强制提交标化,其他学院(如工程学院、商学院)则允许“灵活提交”(可替代为IB、AP、A-Level等成绩)。
二、不同政策院校的录取逻辑:“可选提交”不代表“无需提交”
即使是“选择提交”(Test-Optional)的院校,实际录取中仍隐含对标的“隐性偏好”,盲目放弃标化可能错失优势:
1.“必须提交”院校:标化是基础门槛
这类院校(如藤校、MIT、斯坦福)将标化作为筛选的核心指标之一,高分标化是“敲门砖”。以耶鲁大学为例,近年录取者SAT中位数稳定在1510-1570分,ACT中位数34-35分,若未达此区间,即使GPA或活动经历优异,也难以脱颖而出。
2.“选择提交”院校:标化是“加分项”
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埃默里大学等约20所Top50院校维持“可选提交”,但数据显示:
埃默里大学早申录取者中,提交标化的学生SAT中位数达1550-1570分,未提交标化的申请者需在GPA(均分3.8+)、科研/实习经历上有更突出表现;
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等院校明确表示,“会优先考虑提交标化且分数优异的申请者”,尤其在申请热门专业(如商科、计算机)时,标化能成为“差异化优势”。
3.“灵活提交”院校:替代成绩需匹配难度
CMU、莱斯大学等“灵活提交”的院校,允许用IB、AP、A-Level等成绩替代SAT/ACT,但要求替代成绩“达到一定难度”:
例如CMU工程学院,接受AP微积分BC(5分)+物理C(5分)替代标化,难度不亚于SAT1450+;
若选择提交IB成绩,通常要求总分38+或HL科目7分,才能达到与高分标化同等的竞争力。
三、2026Fall标化备考与申请策略:分目标制定计划
标化规划需结合“目标院校层次”“申请专业”“自身基础”三者综合判断,避免盲目跟风或放弃:
1.目标Top30院校或热门专业:尽早启动备考
适用人群:瞄准藤校、MIT、斯坦福等强制标化院校,或CMU计算机、西北大学商科等热门专业的申请者;
备考建议:
时间规划:高二上学期(9-12月)开始系统学习,次年3-5月参加首次考试,6-8月刷分,最晚在申请前(2025年10月)拿到目标分数(SAT1450+或ACT33+,冲藤校需1500+/34+);
材料搭配:标化达标的同时,需同步提升GPA(Top30院校录取者均分多在3.8+),积累与专业相关的经历(如计算机专业参加编程竞赛,商科参与实习)。
2.目标Top30-50“可选提交”院校:根据GPA决定
GPA优势者(3.8+):若标化备考时间紧张,可优先保证GPA和活动质量,不强制追求高分标化,但建议提交SAT1350+或ACT31+,避免因“无标化”被归为“成绩不完整”;
GPA中等者(3.5-3.8):标化成为“弥补短板”的关键,建议冲SAT1400+或ACT32+,通过高分标化证明学术潜力,提升录取概率。
3.目标加州系或“不考虑标化”院校:聚焦其他维度
加州系(UCLA、伯克利等)、维克森林大学等“不考虑标化”的院校,录取核心是GPA、课程难度(如AP/IB数量)、文书与活动的适配度;
建议将原本用于标化备考的时间,投入到“深度活动”中(如开展科研项目、组织公益活动),或提升文书质量(突出个人特质与院校文化的匹配)。
四、常见误区提醒:避开标化规划的“坑”
1.误区:“藤校恢复标化,所有学校都会跟进”
真相:加州系、公立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仍维持原有政策,不会盲目跟风;且“强制标化”的院校多为前沿私校,旨在通过标化筛选学术能力,避免“简历注水”。
2.误区:“标化可选=不用考,考了也没用”
真相:“可选”是“权利”而非“义务”,但录取数据显示,提交标化的申请者录取率普遍高于未提交者,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专业中,标化仍是“隐性筛选标准”。
3.误区:“先申请,标化后续补交”
真相:多数院校要求标化成绩与申请材料同步提交(截止日多为11月早申/1月常规申请),仅少数院校允许“延迟补交”(需提前邮件申请),盲目拖延可能导致材料不全,影响审核。
2026Fall美本标化政策的调整,本质是前沿院校对“学术筛选公平性”的回归——通过标化成绩减少申请材料的“主观性”,更精准地识别学术能力强的学生。对于申请者而言,无需因政策变化焦虑,而是要“对症下药”:目标前沿院校或热门专业,就尽早规划标化备考;目标“可选提交”或加州系院校,就聚焦GPA与活动质量。标化只是申请的一部分,清晰的规划、扎实的学术基础与独特的个人特质,才是打动招生官的关键。建议申请前登录目标院校官网,确认新标化政策,或咨询专业顾问,制定适配自身的申请方案,为2026Fall做好充分准备。欢迎【在线咨询】广州前途留学顾问老师,我们老师会为大家提供详尽的介绍和解答。同学可以点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免费领取留学资料,如果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的【留学评估】、【费用计算】及【GPA计算】,以便给大家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