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盯着A-Level成绩了!G5官网虽没明说“EPQ必须提交”,但数据会说话:牛津大学2024年录取数据显示,提交EPQ的申请者中,获得面试邀请的比例比未提交者高32%;剑桥某学院招生官在讲座中直言:“当两个学生A-Level都是A*A*A,我们会优先看EPQ——它能证明你‘主动研究的能力’。”
新东方前途出国近三年案例统计:在G5录取的学生中,78%提交了EPQ,其中65%的EPQ成绩为A或A*。更关键的是,这些学生在面试中被问到“学术潜力”时,有具体的EPQ项目可聊(比如“你的研究结论和文献有冲突时,怎么处理的”),而没EPQ的学生往往只能泛泛而谈“我喜欢这个专业”。
别把EPQ当“课外作业”!它是你的“学术名片”
1. 什么是EPQ?简单说:用3个月完成一个“迷你科研”
EPQ(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相当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简化版”——你可以选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比如“AI对古典音乐创作的影响”“伦敦地铁延误的经济学分析”),通过文献调研、数据收集、实验设计(可选),最终写成5000字论文或做一个实物项目(比如APP原型、艺术装置),再进行10分钟答辩。
2. G5为啥看重它?因为这是“大学学习的预演”
牛津物理系教授曾说:“EPQ考察的‘文献检索能力’‘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能力’,正是我们本科阶段要求的核心素养。” 比如你研究“碳中和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需要自己筛选数据库、区分“观点”和“事实”、在截止日前完成初稿——这些都是大学essay写作的必备技能。
避坑指南:EPQ最容易踩的3个“无效努力”
1. 选题“假大空”:选“世界和平”不如选“你家小区垃圾分类”
某学生想申国际关系,选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结果文献看了20本还没找到切入点,最后论文写成“流水账”。其实好选题的标准是:“小切口+有数据支撑+和专业相关”。比如申经济的可以研究“某奶茶品牌的定价策略”,申生物的可以做“不同光照对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小课题才能挖得深。
2. 全程“抄文献”:把EPQ写成“文献综述”
EPQ的核心是“你的观点”,不是“别人说了什么”。有学生研究“短视频对青少年注意力的影响”,论文里80%是引用期刊论文,自己的分析只有“我觉得这个结论是对的”。正确做法是:“文献A认为短视频会降低注意力,但我的问卷调查显示,37%的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帮助他们快速获取信息(你的数据),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年龄集中在18-22岁(你的分析)……”
3. 答辩“念稿子”:把评委当“听众”而不是“对话者”
答辩时被问“你的研究有什么局限性”,别慌!这是展示批判性思维的好机会。比如可以说:“我的样本量只有50人,且都是中学生,未来可以扩大到不同年龄段;另外,我没考虑城乡差异,这是下一步可以完善的方向。” 新东方EPQ导师发现,这样回答的学生,答辩评分平均比“说不出局限性”的高15%。
新东方“EPQ带玩攻略”:从选题到答辩,3步稳拿A*
1. 选题“3筛法”:3天锁定“高性价比”课题
- 筛兴趣:列3个你愿意花3个月研究的方向(比如“动漫”“环保”“AI”);
- 筛资源:查学校图书馆/网络能否找到相关数据(比如“本地公园鸟类种类”比“亚马逊雨林生态”更容易调研);
- 筛专业:和目标专业挂钩(举例:申CS的研究“某游戏的算法优化”,申心理的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时长与焦虑症的相关性”)。
2. 论文“黄金结构”:5000字也能逻辑清晰
- 引言:用“问题+意义”开头(比如“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喜欢养宠物?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变化?”);
- 文献综述:总结3-5个核心观点,指出“争议点”(比如“学者A认为是孤独感,学者B认为是消费升级,我认为……”);
- 研究方法:说清你怎么收集数据(问卷?访谈?实验?);
- 分析:用数据支撑观点(图表+文字结合,别堆数据);
- 结论:总结发现+指出局限性+未来方向。
新东方EPQ学员用这个结构,论文初稿通过率提升60%,平均修改次数从5次减少到2次。
3. 答辩“3个必练问题”:提前准备,不慌不忙
- “你为什么选这个课题?”(结合个人经历,比如“我家有3只猫,发现它们的行为很有趣……”);
- “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展示解决问题能力,比如“问卷回收率低,我在学校食堂发问卷时送了小零食”);
- “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改进?”(展示反思能力,比如“我会增加访谈环节,而不只是发问卷”)。
想了解更多留学的信息,欢迎在线咨询了解更多~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咨询,或有任何留学相关疑问,亦可预约新东方前途出国一对一留学专属顾问指导! 一键获取更多留学资讯,让我们一起为你的留学之路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