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英国还计划从2025年9月起执行更为严格的国际招生新规:高校国际学生入学率不得低于95%、课程完成率不得低于90%、签证拒签率需控制在5%以内,违规院校或被暂停招收国际学生资格。
政策背景与推出动因
英国政府称,征收这项附加费是为“高等教育与技能体系”建设筹措资金。目前,国际学生学费占英国大学总收入的约四分之一(121亿英镑),是英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财政来源。
另一方面,这也是英国收紧移民政策的体现。英国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控制国际学生数量,优先保障本土教育资源。近年来,英国已先后推出毕业生签证(PSW)缩水、院校分级监管等政策。
附加费的征收体量
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Hepi)数据,若该政策落地,英格兰地区高校每年需支付的附加费约为6.21亿英镑。
其中,罗素集团的24所精英大学将承担超半数费用,约3.67亿英镑。部分高度依赖国际学生收入的院校,如赫特福德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也将受到明显冲击。
对中国留学生的直接冲击
对中国留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学费上涨。像UCL、曼彻斯特大学等热门院校,学费可能上涨5%-10%。
以伦敦大学学院(UCL)为例,该校每年需缴纳4300万英镑附加费,这部分成本很可能通过提高学费转嫁给学生。据估算,四年本科下来,学生可能多支出4800英镑。
此外,伦敦地区的生活费保证金已涨至1483英镑/月,与学费上涨叠加,将显著增加留学的经济压力。
录取竞争与院校选择变化
新规要求高校国际学生入学率不低于95%、课程完成率不低于90%、签证拒签率不超过5%。为达标,高校可能更倾向于在申请季早期,向符合要求的优xiu申请者发放录取通知(Offer)。
同时,院校为保障注册率,可能**优先录取更优xiu的申请者**,普通学生的录取难度或上升。中国学生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包括强化科研经历、实习实践、竞赛成果等。
陪读与工签面临的挑战
英国政府还调整了陪读签证和工签政策。家属签证方面,授课型硕士的家属不能陪读,这对有陪读需求的学生影响较大。
工签方面,尽管本科和硕士的PSW签证仍为2年(博士4年),但转工签需满足年薪达到41,700英镑、时薪不低于17.13英镑的要求。这意味着留学生毕业后需向IT、医疗等高薪行业努力。
应对策略:多国联申与精准选校
面对英国政策变动,多国联申成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建议申请者考虑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组合申请。
选校选专业时,应优先选择受政策倾斜的专业,如STEM、医疗护理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好,申请竞争相对较小。同时,关注院校财务健康度,避开过度依赖国际生收入的院校,优先选择罗素集团等财政稳健的大学。
应对策略:提前规划与资金准备
早申早录是关键策略之一。对于采用滚动录取机制的top大学,首轮申请(通常为9月至12月)的录取率相对更高。
资金方面,建议预算上浮20%,预留20万人民币应对学费上涨及生活成本增加。同时关注汇率波动,适时换汇以锁定成本。
长期影响与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调整有助于净化英国教育环境,保护真正留学生的合法权益,但短期内必然会冲击英国教育产业的竞争力。
英国大学联盟首xi执行官薇薇安·斯特恩对此表达了担忧:“我们恳请政府审慎考量对国际学生学费征收附加费的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各所大学的发展,更关乎英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
英国政府预计通过该政策每年增加6.21亿英镑财政收入,而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测算,政策实施后全英高校每年将额外支付约6亿英镑税费。赫特福德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高度依赖国际学生收入的院校,将受到显著冲击。此外,英国内政部预估,附加费实施初期可能每年减少1.4万名学生赴英就读,各高校普遍认为实际减少人数可能多于预估。
对中国学生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G5和罗素集团等优质院校受影响较小,但需要更优异的成绩和更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