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梦校offer后,许多同学梦想着奔赴国外,准备开启自己的留学生活。
 
  本来在担心出国之后融入不了当地环境怎么办,结果,有同学上课后发现,教授虽是个外国人,却直接放出中文课件。
 
  走在校园里,“乡音”格外熟悉,就算是说英语的同学,也有不少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面孔……
 
  美国大学真的像网上传闻中那样,遍地都是亚裔留子??
 
  今天就用数据说话,结合美国教育网站College Factual公布的数据,聊聊那些中国留学生最多的美国大学 ,看看哪些学校真正为中国学子敞开了大门。
 
  *以下参考美国教育网站College Factual最新公布的2020年赴美留学生签证数量(含本硕博,硕士数量居多)。虽然是旧数据但比较全面,便于升读家庭对比参考。
 
  中国学生人数最多的10所大学:
 
  • 纽约大学
•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 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USC)
•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
• 华盛顿大学
• 波士顿大学
• 俄亥俄州立大学
 
  这些学校还是蛮符合大部同学和家长的印象,要么是综合实力强劲的公立大校;要么是地理位置绝佳的“城市大学”;要么是历年来积累了良好口碑的“中国友好校”。
 
   
 
  1. 纽约大学
 
  • 2025U.S.News全美排名:30
• 全校学生中占比: 11%
• 中国学生在国际生中占比: 41%
 
  纽约大学(NYU)以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强大的校友资源和超高的国际化程度闻名。学校没有传统围墙,整个曼哈顿都是其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实习、就业和文化体验机会。
 
  Stern商学院、Tisch艺术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电影电视制作等专业享誉全球。金融、艺术、传媒等领域的学生尤其青睐NYU。
 
  NYU常年位居中国学生数量榜首,其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和开放包容的文化,使其成为中国家庭心中“城市大学”的顶流代表。
 
   
 
  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 2025U.S.News全美排名:33
• 中国学生在全校学生中占比: 11%
• 中国学生在国际生中占比: 56%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是闻名的“公立常春藤”之一,尤其在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商科领域实力极其雄厚,被誉为“工科神校”。学校科研氛围浓厚,资源丰富。
 
  Grainger工程学院(计算机、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计算机科学(CS)、吉斯商学院(会计全美顶流)是中国学生的热门选择。
 
  UIUC是对中国学生最友好的大学之一,录取人数多,且拥有庞大且活跃的中国校友社群。校园内甚至有专门的中餐食堂,被许多学生亲切地称为“伊利诺伊大学中国分校”。
 
   
 
  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2025U.S.News全美排名:29
• 中国学生在全校学生中占比: 13%
• 中国学生在国际生中占比: 62%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坐落在美丽的海滨社区,以卓越的科学、工程和生物医学研究闻名。学校拥有独特的“学院制”系统,每个学院有各自的通识教育要求和文化。
生物科学、工程(尤其是计算机工程和生物工程)、数据科学、物理和海洋学等STEM领域是其强项。
 
  得益于加州宜人的气候、环境和高科技产业氛围,以及UC系统强大的学术声誉,UCSD吸引了大量出色的中国学生,尤其是在理工科方向。
 
   
 
  4. 哥伦比亚大学
 
  • 2025U.S.News全美排名:13
• 中国学生在全校学生中占比: 17%
• 中国学生在国际生中占比: 48%
 
  作为常春藤盟校之一,哥大拥有无与伦比的学术声望和城市资源。学校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强调博雅教育,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
 
  商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IPA)、工程学院以及经济学、政治学等文科专业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哥大是中国顶流学霸心中的梦校之一。虽然录取竞争极为激烈,但其Ivy League 光环、纽约的地理优势以及强大的回国认可度,使其成为中国学生数量最多的藤校。
 
   
 
  5. 南加州大学
 
  • 2025U.S.News全美排名:27
• 中国学生在全校学生中占比: 11%
• 中国学生在国际生中占比: 48%
 
  南加州大学(USC)以其强大的校友网络“特洛伊家族”(Trojan Family)而闻名,这为学生在娱乐、体育、商业和科技领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电影艺术学院(全美第1)、Annenberg传播与新闻学院、Marshall商学院、Viterbi工程学院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USC位于娱乐产业中心洛杉矶,地理位置绝佳,且非常注重国际化招生。其热情积极的校友文化和强大的职业支持,对中国学生吸引力巨大。
 
  可能有同学要担心了:这些学校的亚裔比重这么高,会不会班里全是中国人?!
 
  首先要说明一点:美本高校基本很少出现“反向留学”的情况!
 
  包括多所藤校在内的美国高校今年早申国际生录取数据真的非常惨烈,提交申请的人数暴增,但录取率却在猛烈下跌。
 
  美国高校一直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并且非常注重学术的公平公正,不会在教学、就业等资源上有所偏心,大部分学术研究项目都需要学生凭真才实学去争取。而且,教授也不会因为你是国际生就放松学术要求,只是有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
 
  比如,如果课上中国学生较多存在文化差异时,教授会更耐心地解释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有些教授也会在分小组或做项目时,有意打乱中国学生防止“抱团”。
 
  此外,中国学生多也不全是“坏事”。
 
  一些美国大学会特地设立中国学生会,并开设针对中国学生服务的部门或组织,帮大家解决一些难以适应、难以融入当地生活的难题~
 
  其实,选择留学的众多理由之一,就是给了我们一个跳出原有的文化环境的机会,能换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拥有更加国际化的眼光,能让我们受益一生。
 
  如果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很期待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很想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建议选择中国学生少一些的学校;如果你想要异国他乡的归属感,那选择中国留学生较多的学校也无可厚非。
 
  总体而言,大家在选校时除了参考中国学生人数,还可以结合地理位置、学校强势专业、个人匹配度等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最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学校。
 
  如果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或有更多关于留学申请、职业规划、实习科研、GPA提升等问题,欢迎随时咨询北京前途留学顾问老师,专业顾问将及时为大家解答!同学们可以点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 免费领取留学资料 ,如果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以便给大家进行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