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签证引入“加权选拔”制度的新提案已被白宫批准,未来或许将根据工资水平等指标提高中签概率。不过目前新规则只是刚在白宫过了第1关,并非马上执行。
接下来,它必须在《联邦公报》发布,并进入公众意见征集阶段,才可能正式落地。
图片来自news week,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政府表示,此举能促使企业开出更高薪酬,提升招到理想候选人的机会,对高薪岗位更有利,同时打击ICC。但也有人担心,这会让刚毕业、经验不足的新人更难中签。
以湾区谷歌为例,1-3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年薪约17万美元,达到Software Developer II级别即可获得2-3次抽签机会。
数据来自glassdoor,版权归其所有▲
其实,这并不是“薪资加权”第1次被提出,类似的设想在2020年川普第1任期时就曾提出,但最终因为程序、合法性等问题被搁置。
如今再度回归讨论,立即在留学生圈引发热议。有人焦虑:自己是不是彻底无缘身份了;也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冲击高薪岗位,那么,如果新规真的落地,到底谁将受益?谁又可能被拒之门外?
▍高薪成为新标准,低薪、低增长行业压力倍增
先来看看2026财年的数据:美国移民局共收到超34万份合格的H-1B注册申请,中签率约为 35%,是近四年来的至高点。
截图来自uscis,版权归其所有▲
这得益于移民局持续打击滥用、清理虚假注册,并正式实施“一人一抽”原则,让抽签机制相对更公正透明。
而如果新规落地,随机抽签被“薪资加权”取代,H-1B抽签很有可能成为“高薪优先制”。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是否按行业或地区细分工资等级,但如果出台新政策:无论哪个专业、哪个岗位,只要你的工资够高,H-1B中签率就更高。
STEM OPT有可能不再拥有固定且概率相等的抽签机会,找工作/中签更看个人实力,能进科技、金融大厂就业的留学生将会更有优势。
以目前的工资数据来看,公共政策、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方向的起薪普遍偏低,留学生与美国本国人竞争岗位压力大,职业晋升道路不明晰,最有可能处于抽签劣势。
数据来自ziprecruiter,版权归其所有▲
而针对于老师、会计而言,基本平均薪资在5.4w-6.6w美元之间,整体行业来说天花板较低,如果H-1B新政实施,抽签机会有可能很少。
数据来自myvisajobs,版权归其所有▲
不过即使是现在的政策来看,这类岗位本身的专业OPT也只有一年,抽签机会只有一次,新规则如果出台只会加剧这类专业留学生抽签的难度。
相比之下,CS、数据等技术岗位,本就因需求大、各公司竞争激烈而起薪高,现在又被规则“额外加成”,原本的“行业溢价”,又有了“签证溢价”。
▍技术岗的春天,H-1B只给他们?
虽然听起来残酷,但这项改革也意味着技术岗,尤其是高薪技术岗,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新机制下,“加权抽签”可能意味着这样的规则:
• 如果按权重概率算法:年薪20万的人抽中H-1B的几率可能是10万的两倍;
• 如果按抽签次数算法:四级工资抽4次,一级抽1次。(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有其薪资水平等级,大家可以参考劳工局的薪资数据flag.dol.gov)
无论是哪种算法,新规下,高薪无疑就是高签证申请率的代名词。
当然,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H-1B开始拼工资,那刚毕业的CS学生岂不是也危险了?
并不尽然,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数据岗位的起薪普遍在10万美金以上,大厂更是动辄开到16-18万甚至20+,就连大家一直觉得“没那么支棱”的微软,初级岗位工资也能达到劳工部最新数据近2-3级薪资对应的区间。
截图来自flag.dol.gov、levels,版权归其所有▲
而且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拿到年薪20万及以上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只要项目经验扎实,能力匹配到位,大厂技术岗普遍有较快且稳定的晋升通道和操作空间。
两年左右就可晋升SDE2或更高级别,对应的工资等级也可从三级跳到四级,是别的行业难以企及的成长速度,也使得“高工资→高签证胜率”更好实现。
截图来自微软官网,版权归其所有▲
不仅如此,这一政策实施的话反而能帮我们正常求职就业的学生,打击更多靠ICC低薪资蒙混抽签过关的。
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H-1B新政一旦实施,这个选择题就变得无比清晰:要身份,选技术;要胜率,拼薪资!
当然,目前新规还未落地,大家也无需过度焦虑。对于所有想要在美就业的申请人来说,只要坚守一个准则,那就是“向高薪去,向大厂冲!”无论你是什么专业,“高薪岗位”都将成为通关身份的主通道。
如果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或有更多关于留学申请、职业规划、实习科研、GPA提升等问题,欢迎随时咨询北京前途留学顾问老师,专业顾问将及时为大家解答!同学们可以点击《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 免费领取留学资料 ,如果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以便给大家进行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