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校长会议 (HRK) 主席Prof. Dr. Horst Hippler在柏林举行的会议上表示,学术界要对学术研究品质负起责任,尤其是博士研究方面的诚实度。以下为Hippler教授提出的看法:
>>>点击进入德国留学频道 “所有违反学术研究準则的行为都会让学术界的形象受到伤害。我们既然身处高等教育的领域里,就有责任防範此类情事发生。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就必需予以揭发,并且还要有敏锐的预察洞悉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确保学术研究的品质,为此学术界必须要有责任感、具备专业能力,并且还必须得到充分的授权。学术界同时还必须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成效提出具体说明。这种透明的处理方式是必要的,绝对要务求学术界的清白”。 “虽然大众有权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我个人认为,当事件尚属怀疑阶段 (真相釐清之前) 时,我们不应急着公布事件和进行公开讨论。有关论文内容到底属于个人的研究成果,或是将引用的文献分段穿插在自己的论文里且未说明资料来源,这应该让学术界独立讨论”。 “关于事件的调查各大学也必须马上确立调查的方法,除了要保护证人和被调查者双方之外,也要确保证据的检测方式正确无误。整个调查的进行过程中,校方和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能够互相信任,这样才可以与调查人员进行公开且信任的沟通”。 “公开提出质疑的人必须考量到当今传媒散布消息的速度远胜以往,稍有不?便会让当事人受到与真实情况不符的谴责,这种情况在学术界也不例外。(若发布了错误的新闻) 日后修正过的消息也很难让当事人重建名声。基于这个理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对学术弊案的调查方式提出建议,希望调查委员会能找出最接近真相的环节,并以此做为调查的施力点。以上所提都关係着责任感、事件处理的公平正义,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不当的学术研究行为在私下翻身脱罪,否则将严重牴触学术界的期许”。 德国教育界常出现一个疑问:“到底有多少人真正适合上大学”?能够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却不多,智能研究员Elsbeth Stern是其中一个:在同一个年次里,只有大约20% - 25%的人适合就读文理中学 (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中);而只有大约20%的人适合上大学。 研究的数据和实际的情况在德国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有大约一半的人具备上大学的资格,在Stern看来这是一种错误。她认为,就读大学的人必需要有相当的天份;升大学的管道也必需依照个人天份来调适,而不是取决于社会阶层,很显然德国的情况并不符合这个原则。当前被抛出的问题为:“整个经济体需要多少大学毕业生”?教育决策与经济发展难道应该被綑绑在一起吗?不少人都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屑。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选择升学之路的自由,做决定时,不应只以未来的收入为考量,更应考虑到个人的天份和兴趣。当然不可否认教育程度和人民的经济状况及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可是目前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收入取决于他的学历”,尤其当现实生活的两项指数公布时,更让人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那就是平均收入最高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失业率最低者也是他们。 尤其人口成长趋缓,高等教育出现人才断层,而实际的操作员也出现不足的状况。所幸德国大专院校并非对此现象一无所知,除了积极参与双轨教育外,他们也广开在职进修的名额。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也破格让不少没有入学资格,但是却具有天份和工作经验的人入学就读。脚步虽慢,但德国还是朝反传统的方向跨出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