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向所有人开放
郭志磊太喜欢科大的图书馆了。每天9时到22时,几乎座无虚席。和多数学生一样,郭志磊有一半时间是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的,尽管有许多教室、微机室,但图书馆是自习首选。
从一层到地下三层,几百万种书籍汇集在立体的“地下工厂”,置放于26.8公里长的书架上,相当于从校园到深圳的路程。
所有书籍在图书馆网站上都能查到具体位置,进入楼层,按下电钮,书架自动滑出。另外,科大图书网络连接了香港7所大学图书收藏系统,并连接到全球主要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共享。
除了科大师生,其他人也可以进入这座书库查阅资料,饱览群书。这是全香港唯一的开放式图书馆。
一层的资讯中心有两百多台电脑,这里只对科大师生开放。但外来求知者还是可以在地下三层随意找到安静的位置。
图书馆的“开放政策”有一点来历。起初,接近中学毕业考试、大学预科考试的时候,校外青年学生会涌进图书馆读书,有的坐在地上倚壁苦读。有些科大同学为此抱怨,并公开批评图书馆的管理。当时的建校校长吴家玮为此号召学生们“以宽容的胸怀善待求知的青年”,科大同学因此不再抱怨。开放坚持下来,便成了传统。
“麻省理工大学把上课视频在网络上与全世界共享,科大虽然未能如此,但开放政策显示了对求知者的尊重,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21时,郭志磊收拾书包准备离开图书馆,此时离闭馆还有一个小时,依然人来人往。
关于校训的“考据”
“在科大,这算不上什么,就连校训也会被拿来调侃。”郭志磊说,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项文件中,找不到关于校训的资料。只有少数学生不知从哪里得来一句“求新求进创未来”,以此当成校训,可惜更多同学并不知道这句话。郭志磊和多数同学一样,认为科大没有校训,这在内地学生的认知中是很难理解的。内地每所高校都会有一句代表学校精神的警句,香港其他高校也有,只有最年轻的港科大找不到这样一句“精神坐标”。郭志磊觉得有些遗憾。
郭志磊走上环形广场通往汽车站的悠然小径,名为“大学道”,“科大校园里只有这条路有名字。”这条路的名字也有过一个插曲。校园建成后,校长吴家玮和创校教授们想给校园里的每条路起一个颇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名字,以赋予这个偏重应用科技教研的学校一些人文气质。这条小径原来打算命名“仲尼路”,但遭到了校董会校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港科大定位于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就应该用科学家的名字。
在校长和教授们的坚持下,“仲尼路”勉强改为“大学路”,吴家玮又动了小心思,提议按照香港传统,把“路”改为“道”,于是便有了“大学道”,意有“大学之道”的意思,孔子思想巧寓其中。
在郭志磊看来,这是一所年轻的大学,“这个学校里有世界上最好的教学研究设施、一流的教授,唯独缺的就是那么一点人文气质。”
编辑推荐:
必备:出国留学能力评测
2013各国留学趋势预测
经典案例:留学成功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