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东方前途出国workshop学员 李欣蔚
我总感觉自己是上帝的宠儿,一路走来总是在紧要关头有贵人相助。当我对申请美国大学一无所知的时候,便结识了新东方的“Workshop”。 Workshop是由“哈佛妈妈”周容老师亲自授课,并帮我们把关、修改文书。周容老师从来都主张文书一定要自己写,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而周老师透彻的点评和多年的经验让本不知道如何发掘自己的我们茅塞顿开。
早就听说来Workshop就是来找“虐”的,果然,第一堂课听完大家的自我介绍,自信就减了大半,不过申请的激情倒是增加了多半。Workshoper的学生们各有所长,有“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代表”,有“哈佛模联主席”,有“桥牌冠军”,还有高科技技术开发者,到国外交流经验的更是大有人在。短短十五次课,我们相互批斗、相互打趣、相互鼓励,各抒己见,大家就这样成了朋友。
那段时间,挖空了心思写出的一篇篇个人陈述,再一次次的被自己推翻,却总感觉缺点什么,总感觉把握不到位……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不知到重复了多少次。写心路历程太直白,不足够吸引人;写新奇的又表达不了完整的自己;写多元文化的经历太俗;好不容易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了一篇,周末上课听到周容老师讲申请文书的短板,一对照,自己又中了,打回重写。当下周拿着另一篇写好的文书修改的时候,附加短文的任务又来了。然后再一遍遍挖空心思的挤,一次次的否定,一点点琢磨……每个学校的特点似乎清晰又迷离。甚至开始自我怀疑:“难道我就没有一点值得圈点的地方?”而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回归真实的自己。申请之后,才明白申请本身就是一个回归的过程,无论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一点点的拼凑,都是要帮你弄明白究竟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蓦然发现活了18年从来没有透彻地挖掘过自己。申请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按下提交的时候,总觉得空空的,why, what, how…已经成了习惯,不知如何完结。
而这个过程,也让我知道我不是孤单一人,Workshoper们的鼓励,父母的牵挂,还有周容老师像家长一样的关心和鼓励。当申请结果下来的时候,伴随着franklin&marshall的录取,dickinson奖学金的喜悦,Wellesley, Barnard等待名单的忐忑,和Georgetown拒信的失落,而申请之后才明白,真是出国申请要趁早啊!其实SAT, TOEFL硬性的条件还是申请中很重要的部分,及早考出来然后准备文书会从容的多。像我这样,边写文书,边准备SAT考试,还要写学校的研究论文,参加俱乐部,修AP,到最后不抓狂都难。当然,有人说分数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浮云了,但一定要先到达那个“高度”,还有就是对自我评估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奉劝各位申请路上的仁兄一定不要心怀侥幸,好高骛远。尽量多听周容老师的逆耳良言,在文书上多下工夫。也算一点关于申请过程中的教训。在此,祝所有申请路上的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