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东方前途出国workshop学员 曾小雨
北京时间3月29号,Ivy Day(即所有常春藤学校同时公布录取结果的一天)到来之前,我整整一天都在一种复杂到无法形容的感受中度过,就像是在品尝一杯鸡尾酒,什么味道都有,又什么味道都没有。作为一个理性思维强于感性思维的人,我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放映我申请的常春藤学校的名字,特点,录取率,录取的“癖好”,并把这些与我的个人陈述,学生活动,给学校写的“情书”,面试情况等等一一作对比。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挺科学,实际上除了徒增offer panic和悲观情绪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偶尔感性思维也会不甘示弱,隐隐约约地燃起某种期待,憧憬着传说中的offer雨。
第二天早上,我没有像大多数申请人一样5点就守候在电脑旁等待结果,而是在懒洋洋地睡到7点多的时候被周容老师的一条短信吵醒。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手机屏幕上赫然出现三个大大的问号。我瞬间惊醒,突然想起结果已经揭晓,于是连滚带爬地打开电脑,打开邮箱。一封题为Your Harvard Application的邮件迅速吸引了我的眼球,打开后,“Dear Ms. Zeng, I am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the Committee on Admissions and Financial Aid has voted to offer you a place in the Harvard Class of 2016.”然后就是我以生平最大的分贝呼喊在另一个房间的妈妈,给在北京的爸爸打电话,用三个惊叹号回复那三个问号,尖叫,重新读邮件确定我没有看错…… 心情稍稍平静后,我又打开普林斯顿的在线查询系统,一只橘黄色的老虎霸气地出现在屏幕上,下方是同样橘黄色的大大的CONGRATULATIONS。这时候我知道,我的申请季已经以不可思议的完美华丽收场。
但是,再完美的完美也无法掩盖这一天之前的种种煎熬。曾经为了SAT2 文学考试熟悉古英文,几个星期内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二十多首十四行诗读了好几遍;曾经为了了解和研究学校特点,花整晚整晚的时间逛遍官方网站的几角旮旯,连日程表都不放过;曾经为了搜寻写申请文的素材,躺在床上彻夜自恋地回顾自己将近18年的“光辉事迹”…… 但是总的来讲,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远远超过我付出的。收获的绝不仅仅是那几张录取信,而是反思回顾后对自己更加清晰的定位和认识,一路申请中面试中结识的五湖四海的朋友,愈燃愈烈的对未来对人生的憧憬,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抗击打能力,和飘飘落落起起伏伏中锻炼出的强大的心脏承受能力。我相信所有经历过这一切的申请人都能明白这些看似很虚幻飘渺的概述背后代表着什么。而对于即将踏上这条路的申请人们,我会在后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我申请中有代表性的事例,分享一些所谓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因为我最不希望的就是把大家的思维给框住,所以请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