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连接起王欣铭与万里之外的女儿。戴着老花镜上网的她告诉记者,女儿陈媛已经出国留学2年。在这2年里王欣铭学会了上网聊天、视频打字。每个周五晚上吃完饭,她和老伴就等在电脑前期盼女儿的出现。
和王欣铭一样的家长如今在兰州日益增多,他们被称为“留守家长”。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子女的留学意味着一对“留守家长”的诞生。近年来,留学面临低龄化、数量大幅上涨的状况。“留守家长”作为一个典型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
“留守家长”的“幸”与“辛”
陈媛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通过学校“2+2”项目赴美国交换学习,2年后她自己申请考取了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生,留在美国进一步深造。说起女儿的这些成绩,王欣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骄傲。她告诉记者,“陈媛非常优秀,是全家人的骄傲。”
陈媛的小屋里有一个粉色的立式收纳箱,上面画着小熊挂着蝴蝶结。王欣铭说,这是上个月女儿回来亲手做的,“以前她可什么都不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真是懂事了。”
王欣铭与丈夫在一家国企供职,两人收入加起来超过一万,在兰州来说算是家庭情况不错了。“女儿出国平均每年需要20万左右费用”,王欣铭微微皱起眉头“对我们这个小家而言有负担。”虽然陈媛也打工,但是王欣铭总担心这会影响女儿的成绩。
比经济压力更让王欣铭难受的是,为了自己申请研究生学校,也为节约一点旅费,陈媛2年内只回过一次家。“12个小时的时差,1000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沟通的机会很少。”王欣悦有点无奈。
“留守家长”心里的“煎熬战”
记者从兰州留学咨询机构了解到,近年来,留学人数倍增且呈低龄化趋势。独生子女离家后,面临“空巢”的中年父母内心出现失落、焦虑。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留守家长”心里打起“煎熬战”。
王磊的儿子在英国就读法律专业即将毕业。王磊坦言并不能帮助儿子规划未来。“国外文凭回国找工作已不具备绝对竞争力”,王磊有些后悔,“要拿到国外绿卡非常不易。”是否回国成为一家人近期每日必谈的话题。
据悉,选择国家不同,出国所需费用也不同,但大致一年不低于10万的花销让很多家庭感到压力。王磊说,不了解国外消费水平,“给的少怕孩子吃苦,给的多了家里吃不消也怕孩子不好好学习。”
专家:精神沟通比物质支持更重要
《甘肃社会科学》专栏编辑杨文德说,“留守家长”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距离不能阻隔亲情造成孩子内心的阴影。过早离家的孩子更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相比之下,精神沟通比物质支持更重要。同时,面对留学家长应做出理性分析,对孩子的未来抱有正常的期待值。
此外,杨文德海说,“留守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空巢”现象带来的空虚和焦虑。他认为,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留守家长”可通过多种形式与子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