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高考时节,“状元”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北京高考状元被美国11所顶尖名校拒录,到连续十几年各地“高考状元”弃清华北大选港校,人们对“状元”的热议的话题每年都层出不穷。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要求各地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中国高考特色的产物,加上国人沿袭了数千年来对“状元”的崇拜心理,“高考状元”似乎注定无法逃离公共的视野。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状元”择校引话题
今年,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出炉,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各地“状元”身上,而各类“状元”择校的新闻依然是各大媒体追逐的热点。据媒体报道:港校近年成为内地尖子升学热门地点,舍弃清华、北大等内地顶尖名校,选择来港升学情况渐见普遍。单以北京而言,2004年至2011年共19名状元中,逾半(11人)赴港升学。正如媒体所报道的,今年北京市高考分数刚刚揭晓,两名高考状元便成了媒体追逐的热点。而这两位“状元”的回答,似乎让媒体有些出乎意料,因为他们并没有延续以往状元的择校方式,而是选择了传统的中国名校清华、北大,并表示在本科阶段没有计划出国留学。但对于未来是否打算出国读研,他们并没有否认。另据报道,港大今年招收的内地省市状元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继去年取录17名省市状元后,今年进一步增至21位,当中10位是省级状元。同样,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有湖南台播出的《高考天问》,节目中主持人在痛斥高考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同时,对国内教育弊端造成状元择校现象发出了质疑。
清华、北大“躺着也中枪”?
当人们开始对国内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开始质疑、批判时,“状元”择校的现象俨然成了最有力的证据之一。也许这些“状元”们很纳闷:选择去哪所高校就读原本是自己的事,怎么竟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在这场热议中,显得比较无辜和无奈的恐怕就是清华、北大了,他们这类原本是国内一流的顶尖名校竟然为此“躺着也中枪”,很不幸的成为了人们“泄愤”的靶子。在过去,这些顶尖名校不就曾以包揽了多少“状元”作为宣传招生亮点引以为豪吗,如今,怎么反而被“状元们”所遗弃呢?其实,我们不应该简单的从“状元弃内地名校择港校”这种表象看问题,究其本质,“状元们”舍弃的不是国内这些顶尖名校,而是国内的不健全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状元们”的择校,同样暴露了他们对中国现行教育弊端的不满和质疑。但聪明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普遍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的高考,为自己赢得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选择:适合自己最重要
正如今年的北京高考状元所说,清华、北大是中国的顶尖大学,它们所代表的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很令人向往。在谈到为何不选港校时,“状元”则表示,港校虽好,但不适合自己。这就说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适合自己最重要。在当下,人们对一些事物不够了解时,总习惯盲目遵从于追逐社会潮流,而很少静下心去想一想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中国人的这种盲从心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放眼望去,满大街都可以看到人们在使用倍受国人推崇的苹果手机;商场内,时尚女士携带的都是大同小异的LV、CUCCI包包。有多少人明白,自己的盲从永远在追逐别人的背影。很多时候,别人眼中所谓“好的”的东西或事物,其实未必就真的适合自己。
海外院校:人人都是NO.1
在国内,重视教育无可非议。家长们总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看到其他孩子出国,便开始动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要知道,出国留学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立刻能做出决定的,家长们应该慎重考虑。首先弄清楚,孩子的性格和自身的现状是否适合去留学,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拿定主意后,在准备留学申请时,无论是做申请规划还是文书材料准备,都需要仔细沟通、合理安排。有的孩子在国内成绩平平,甚至有些调皮捣蛋,但到国外读书后,国外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如鱼得水”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绩以及各项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国内“差生”到国外留学后变成了“优等生”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出国存在一种盲目心里。被送到国外后,由于性格内向或其他原因,往往无法适应国外的教育而自暴自弃。很多有过国外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国内学校比的永远是成绩,高分学生似乎可以享受一切特权:得到老师、家长以及其他学生的青睐,可以理所当然的成为各种班干部、领导,甚至在面临体育测试时,享受学校给予的“开绿灯”的特权。在学校讲的就是分数、成绩和排名,分数高就是人人羡慕的“状元”,会考试就是最大的本事。学生的个人兴趣:如打篮球、弹钢琴等等,一旦和学习时间冲突,或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就往往很容易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而受到阻拦。而在国外,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充分去实践、去发展。国外院校希望看到的不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最重要的。在海外院校,高分不意味就是“状元”,而享有种种“特权”。相反,他们相信,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人人都是NO.1,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欧美院校没有“状元情结”的原因。这恐怕也是很多人为何选择留学海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无论是国内院校还是国外院校,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优势。学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是因为学校有个“好名声”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应该考虑自身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所谓的“好学校”未必真的适合你,重要的你要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否让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现。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重要的。高考状元的择校方式和理由,是他们个人的想法和选择,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也不能代表他们所选院校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如果一味拿状元择校做标准、做风向标,难免有些以偏概全。
人们只有淡化对“状元情结”的执迷,借鉴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等,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未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NO.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该文章由新东方前途出国suzy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