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留学目的地,美国各地高校今年夏末又将迎来大批中国新生。初到异乡如何顺利过渡?几名中国在美留学生用他们的亲身经验给新人支招,希望帮助后来人尽快通过生活、学业和文化三关考验。
生活关:中国学生多互助
在即将到来的新学年,乔治敦大学公共政策专业二年级研究生杨雪娇将开始担任学校的“国际大使”,帮助来自中国的新生顺利报到,尽快安顿好生活。小到出席活动的着装风格,大到租房看病,都在学生们的互助范围内。
学校一般不为研究生提供宿舍。杨雪娇说,在美国租房一般不通过中介公司,最稳妥的是直接与各楼盘或小区的物业公司联系,通过他们找寻房源、联系业主,也可通过Craigslist等综合信息网站找寻房源信息,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论坛找寻合租信息。
租房时要确认有无家电、家具、车位,小区地理位置及安全程度等信息,步骤一般为看房、洽谈、签协议、缴纳押金和付首月房租、按规定日期收取房间钥匙等。杨雪娇建议新生在赴美前就搜集住房信息,积极求助师哥师姐。
受供求关系影响,大学周边房价七八月间已浮至高位,例如乔治敦大学附近较成熟社区的一居室月租常在1200至2000美元之间。所以,如果当地有可信赖的朋友,可以提前两三个月租到性价比更好的房子。
看病也是不少留学生遇到的难题。美国看病贵,医生诊疗费、化验检查费等动辄数百至上千美元,急诊开销更大,购买学生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杨雪娇提示说,一般校方会为学生推荐保险,但必须留心不同品牌的差异,不妨咨询有经验的留学生,争取买到覆盖面更广、性价比更优的医疗保险。
学业关:敢向导师勤求教
主修电视新闻和国际关系专业的陈茜今年8月即将从美国雪城大学毕业。初到雪城时,这个乐天的成都姑娘并未预料到留学生涯的艰辛。她很快发现,尽管在国内英语成绩优秀,且曾来美国交流学习,但在对英语要求非常高的新闻专业,她仍处于明显劣势。陈茜的经验是,除了自己勤奋刻苦外,勇于和乐于与导师加强交流对迅速适应和成长非常关键。
起初,陈茜说英语口音较重,一开口就引得全班同学关注。但她没有放弃,每天早早去教室坐在第一排,避开窘人目光的同时,也得到教授更大关注。终于,一次论文考试后,陈茜获得全班最高分。在教授的坚持和鼓励下,面对上百名同学,陈茜用当时还摆脱不掉的“中式口音”念完了自己的论文,赢得了同学的掌声。
然而,并不是所有教授都会“鼓励教育”。最刺激陈茜的是,大二下学期,一位教广播新闻写作课的年轻教授在课后建议她换专业,理由是该校新闻学院位于全美最好新闻学院之列,对国际学生挑战巨大,陈茜的英文水平难以媲美美国学生。
痛定思痛,陈茜给这位教授写了一封长邮件,详述自己的梦想和奋斗,并坚定地告诉对方,“我不会放弃新闻梦想”。事后,陈茜专门找了一位纠正口音的口语老师上辅导课,成效渐显。时至大三下学期新闻报道课,她所播报的新闻作品常获得全班最高分。如今,她已被一家美国媒体录用,开始追寻自己的新闻梦。
文化关:表现自我不言弃
今年27岁的潘思塑先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英国留学的经历让他很快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但他发现,自己就读的国际事务专业在了解美国文化、熟悉国际事务、懂得有效沟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潘思塑告诉记者,中国留学生常常是课堂上最沉默的群体,一方面初到美国缺乏会话经验,另一方面在深入探讨一些存在文化差异、角度敏感或更需国际视野的话题时稍显力不从心。
潘思塑说,在立足于专业技能的同时,中国留学生一定不能忽视“自我表现”的重要性。课堂表现通常可占专业课总成绩的10%至20%不等,从成绩和成长的角度均不应轻易放弃,对于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也尤为关键。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兴趣近年来显著提高。在美国高校,学习汉语、关注中国的人群也迅速增长。中国留学生应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中国背景”优势,积累和展示自己对中国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形成区别于其他美国同龄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