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已不再是通向大学的独木桥,因为有了“洋高考”。
2009年,当“洋高考”的潮头渐渐涌现,本报曾采写发表系列报道“洋高考热中的冷思考”,对高中生“用脚投票”选择去海外大学深造的现象作了剖析。彼时,海外留学多少还是“尖子生的专利”。而今只过了短短3年,“行情”竟已发生很大变化。
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考试,眼下在部分城市的高中生中大热。这种盛况,像极了十几二十年前在大学里轰轰烈烈上演的托福热和GRE热。越来越多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想通过SAT考直接留国读本科。有些家庭,则把留学当成孩子考国内名校失利甚至高考失利的“退路”,以至于今年高考考点门外,中介频频往家长们手里塞的,已不再是高考复读班的宣传单,而是制作精美的留学广告。
为了“提前让孩子适应”,更为了给“搏”美国名校增加成功系数,留学低龄化愈演愈烈;同时,“在外国读书很轻松,中学生课余有很多玩的时间”、“国内成绩不好的学生,到了国外就像变了个人,一下子出色了”之类说法广为传扬,声音越来越响……
站在此岸遥看彼岸,究竟能看见什么?何况隔着纷纷传言构成的重重迷雾,又多少掺和进了自己一厢情愿想象出来的图景。本报记者最近趁到美国走访名校,就这个话题作了一些采访——不敢说“深入”,更不敢说“全面”,只是想请正在热头上的学生和家长们,换个角度再看看、想想此事。
有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放弃国内高考乃至中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正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去年参加各种“洋高考”的人数,保守估计已达34万。而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称,2010至2011年度,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从上一年度的12.78万人增至15.75万人,其中读本科学位的增加了两倍还多。
“洋高考”骤然大热,留学队伍的结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中学生把美国的大学作为本科教育“目的地”;而为了上美国名校,诸多学生在读初中或高中期间,便远涉重洋。
但家长们花了大把钱把孩子送出去,真的能让他们对接优质教育吗?还有,提早留学而躲开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孩子真的就轻松了吗?
另一种竞争
“美国国,在哪里读中学更辛苦?我逃过了中考、高考和应试教育模式,但其实竞争是逃避不了的。”在耶鲁大学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记者遇到了硕士研究生李伟伦,她说起另一种竞争:“我总算分两步跨进了名校,但一路看到很多小留学生同伴选择放弃。”
李伟伦是四川人,早在2004年读初二时,就被父母送到美国东部一座城市。一家人的梦想,是希望她申请进入一所排名前50的美国大学读本科。但成绩全A的李伟伦,在竞争路上栽了个大跟头。
“在美国上高中,每天下午3点就放学了。但3点以后的自由时间,美国同学都安排得满满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社会服务、艺术类或科学类社团活动……”事实上,美国本土的同学从高一开始就在为申请名校作准备了,因为除了高中的学习成绩和SAT分数,美国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很注重申请人的履历——一张履历表能否被填满,他们认为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李伟伦对美国的升学行情一时没弄清楚,况且融入当地环境要有一个过程,后来她也努力想参加社会服务等等,可是得花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比如最简单的一件事,美国同学花20分钟就能在网上找到活动信息,她却要花上1个小时甚至更多。
“申请名校的本科,一个重要录取指标是看你是否展现出了领导才能。对我来说,成为当地学生的领袖,显然很难在高中三年里做到。”高中毕业前,李伟伦申请了15所全美排名前50的大学,结果一份录取通知书都没收到,只能去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学。
“进大学后,我重新分配了时间和精力,30%学习,40%社会服务,还有30%用来建立社会关系——最终在大学期间换来了一张填得满满的履历表。”4年努力,李伟伦赢得了耶鲁的认可。但在耶鲁念硕士,她心里别有滋味:“其实耶鲁这样的名牌大学,最重视的是本科生,其次是博士生,硕士生排在最后。”
李伟伦懂这些学历的不同含金量,不像国内许多人,一听“耶鲁”就立正,而且想当然地认定那里的博士一定比本科生身价高。
有些名校的硕士项目,完全可以说是“创收”,“有的专业,硕士一招100多,而博士每年才招10个不到;硕士一年学费要四五万美元,而博士给奖学金,自己不需要花一分钱。”李伟伦说,因为经济不景气,美国很多高校这两年都扩大了硕士招生规模,即便“常春藤名校”,也开设了过去十分不屑的1年制硕士项目,二三流大学新开的硕士项目更多。
实际上,诸多海归的大学教授也在不断向国内学生强调:“出国留学,除非申请到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本科生或者博士生,否则实在没必要。”
百里挑一
在没到美国之前,像李伟伦这样认为自己“肯定拼得过美国同学”的国内尖子生,很多。这显然低估了美国名校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它们让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众多国家的家长都“发疯了”。
择校,在美国孩子读高中、初中时,也是普遍现象。李伟伦说,要申请名牌大学,普通中学的学生往往吃点亏,除非你是学生中公认的领袖人物,甚至要在所在地区或所在州出类拔萃。美国人也相信,名牌中学有更多资源,特别是拥有众多优秀学生能造就更好的学校氛围。名牌中学老师为申请人写的推荐信,对名牌大学是有说服力的。
“亚裔家庭重视孩子学业成绩已是世界闻名,但竭力帮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一样是美国家庭的大事——这和肤色、国籍等等无关。”纽约史戴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的学生辅导员杰瑞米说。
史戴文森高中,是一所在全美能排进10强的公立高中。每年它的毕业生里,总有七八十名被康奈尔大学录取,二三十名被哈佛录取,二十名左右被麻省理工录取。难怪它是纽约州的家长们“挤破头”也要帮孩子挤进去的学校。
史戴文森高中每年招生,都由纽约州统一命题考试,录取只看这次州考的成绩——也可说是“一考定终身”。过去,它的录取比例是100∶2或者100∶3,“这两年经济不好,很多原本想送孩子上私立高中的人家也涌过来了,结果去年的录取比例达到了100∶1。”杰瑞米说。
在美国入读好的高中,学业并不像国内传说的那样轻松。“美国人不捧‘奥赛’,但好学校的学科难度一点不比‘奥赛’低。”而且,美国也充斥各种“冲刺班”、补习班和家教。“很多孩子到8年级就要去上‘冲刺班’,为了考高中;考SAT前也上‘冲刺班’。只不过白人圈子、亚裔圈子有各自追捧的辅导班。”一名刚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美国名校比较多,很多家庭更倾向于让孩子选择离家较近的名校,比如家在西海岸的多选西部名校、东海岸的更青睐东部名校,另外各个州也有一些不错的州立大学,在本州读大学还免学费,所以不像国内大家一窝蜂地只盯着少数几所名校。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不激烈。
虽然所有名校都在招生广告中宣称:“欢迎每位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加入。”但事实上,无论中外,永远只有前1%的尖子生才真正有“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