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半学期才决定要出国读大学,两个月考完所有出国需要的语言考试,半个月准备申请材料……姜雨童的出国历程可谓是一场“闪电战”。在被威廉玛丽学院、史密斯学院等几所全美名校录取之后,姜雨童依旧忙着学习西班牙语,忙着读各种各样的书。正因为有着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头,这个文静内敛的小姑娘才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两个月考完语言考试
从小姜雨童就有着那么一股倔强劲儿,当别人觉得不行的时候,她就一定要做成这件事。从上小学到选中学,再到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家里人不看好的事情,她偏偏要去尝试。而当她真正做到的时候,心里涌动的是一种骄傲。
做出去美国留学这个决定,姜雨童也经历过一番“挣扎”。按照之前她在学校中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应该没有太大问题。父母觉得,等到研究生阶段再出国留学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但她却想在本科阶段就出国读书,早一点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如果可以很顺利地考入清华、北大,我会觉得高考这条路反而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我的英语不是特别好,我就想不如挑战一下。”虽然她的英语成绩在准备出国的孩子们当中并不算优异,虽然在高二后期才开始准备出国时间已经不充裕,雨童还是说服了父母支持自己的决定。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雨童就把出国所需的语言考试都考完了,而这对于其他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两年才能够完成的事情。在巨大的压力下,她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在高二结束的那个暑假,雨童远赴宁夏银川,参加了一次由高中生自己组织的支教活动。在银川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中,她作为志愿者,当了十天的教师。这所小学一共只有一百来名学生,除了教学设施短缺,也缺少师资力量。音乐、美术、计算机,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没法学习的,因为学校中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老师。
当雨童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兴奋,吵着说:“老师要教我们画画啦,我们要画大象!”而每次上完课,雨童都会收到孩子们的很多画作。
在音乐课上,雨童教孩子们唱歌:《隐形的翅膀》、《感恩的心》……“虽然在乐理知识方面我并没有教会他们太多,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在歌词中感受到对生活、未来的憧憬。”
这十天的经历让从小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生活、学习的雨童一下感受到,除了自己生活的圈子之外,世界是那么大,而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有很多很多。“相比他们,我拥有更多的资源,而我也理所应当做得更好。”
去美国参加全球领袖峰会活动,讨论能源短缺问题,回国组织环保服装设计大赛等主题宣传活动;去英国的学校交流学习,认识不同国家的朋友……雨童不断开阔着自己的视野,也在实践中不断去做自己想做并喜欢的事情。这些经历让她收获了在教室里、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对于自己的未来,她也渐渐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我发现尽管大家生活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但有很多想法却是相同的。比如我的英国朋友对中国的历史、文学感兴趣,而我恰恰对英国历史感兴趣。”雨童一直与她的英国朋友保持着联系。每到西方的节日,朋友会通过邮件给她介绍这个节日的来历,而到中国的传统节日,雨童也会将中国的习俗以及故事告诉英国朋友。
半个月准备申请资料
去年12月中旬,姜雨童刚刚参加完SAT考试。而面对很多学校即将在今年1月就截止申请的情况,她只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准备申请文书。
于是,雨童只好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好在她是个“夜猫子”,越到晚上反倒精神头儿越足。在这两个星期准备文书的过程中,她与在新东方workshop班结识的同学一起相约,不完成好文书绝不休息。他们约定,每天晚上每隔一个小时就给对方发一个短信,看看对方是不是还在奋笔疾书,一旦5分钟之内对方没有回复短信,就马上打电话。
每天忙到夜里三点钟,然后洗个澡,小睡一会儿,早上不到六点钟起床,紧接着还要到学校去上课。那段时间,雨童的作息时间保持着这样的节奏,尽管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但她却一直不觉得困,因为实在是太忙了。
“文书才能真正体现出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书里并不是要塑造一个很美好的形象,而是要体现一个非常真实的自己。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在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过程。”雨童说,文书应当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感受到你对于社会的热情。
今年3月,姜雨童陆续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录取通知,悬着的一颗心踏实了不少。威廉玛丽学院、史密斯学院,这些全美著名的文理学院都向她发来了录取通知。
雨童说未来想从事新闻传播类的相关工作。“做新闻应该有很深厚的功底,对很多领域都有了解,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角度,会发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