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某权威调查数据显示,45.49%的“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事实是,“海归”的“身价优势”日益不明显,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在中国留澳校友职业发展咨询会现场,一些海归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
当然,被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人力资源专家称,可能因为求职者“能力过剩”,或给人以不安定感,招聘企业怕日后留不住人,白白浪费了培养经费——这点在名校毕业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名校)身上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学历这么好,不该到我们这里来,‘庙小留不住大和尚’,这透露着企业的不安,但也可能只是企业的客套话,实际上是你的能力没达到企业的要求。”专家提醒,学生要弄明白两者的区别,才能知道被拒的真正原因,以免忘乎所以,重蹈覆辙。
现实中,国内企业对“海归”越来越持观望态度。一份针对企业方的调查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由于海归的国内工作经验较少,脱离国内环境的时间又比较长,只有35%的企业会在候选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海归”。
另一组数据显示,近六成“海归”在国外进修期间有实习或工作经历,但工作经验与专业方向一致的只有42.39%,这意味着近3成的海归工作经验只是“粗打工”。对此,招聘专家的建议是,“海归”在积累工作经验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最好集中在相对固定的领域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非要与所学专业百分百匹配,招聘专业人士提醒学生,别因专业使自己“画地为牢”。“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现象变得普遍,学生们要清楚,大学里所学的不仅是具体的一门技能,更多的是能力,比如沟通能力、演讲能力、逻辑能力,在今后的漫漫人生中,这些能力或许会比专业让你受益更多。”
编辑推荐:
必备:出国留学能力评测
各国最容易就业的留学专业
经典案例:留学成功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