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校可能给予我们的帮助,已经大大超出了所谓“个人竞争力”,而体现为培养出一种胸怀天下的情怀和生命智慧。笔者以为,这是人类个体精神成长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CEO周成刚
近几年来,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为代表的海外名校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的追逐目标,中国人的“名校”概念也日益国际化,这有着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的大背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家长们认识到,如果能够跨出国门,留学海外,踏进世界名校的大门,未来个人将更具竞争力,因为市场竞争的日益全球化必然将人才的竞争摆到世界大舞台之上。
胸怀天下的情怀和智慧
人们在谈论海外名校的优势时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到物质层面上,也就是说,在理解个人竞争力的提升时,更看重一种单纯的专业谋生技能。笔者不否认技能的重要性,但想要强调,学生在名校获得的“竞争力”提升,其精神层面的提升更不容忽视,这种提升是名校在人格和心灵的成长方面给予学生的帮助。这种精神成长对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机遇并把握住机会至关重要,与他们能否最终走向成功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息息相关。海外名校所谓精英教育的精髓也正在于此。
就物质层面而言,海外名校的好处很容易被人们注意到,比如先进的科研设施和领先的学术水平等,有许多文章对此进行过分析和罗列,无需赘言。笔者在这里更关注海外名校在精神层面给予学生的帮助,认为这才是所谓世界名校更大的魅力所在。
名校的学术声望都很高,大多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大教授或知名学者,也有领先世界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带领自己的学生或团队,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不懈地钻研、发明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引擎。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获得崇高的名望,除了学术才华以外,常常也得益于其人格中的某种过人之处或是心灵中的某处强大之点。我们如果能够在这里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甚至成为他们团队中的一员,与他们经常交流,这样自然能够获得更多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和人格提升的感悟契机。
另外,名校往往也是因为毕业生中走出了很多各界名人而声名远播。这些名人在社会各界成就斐然,有的甚至名垂青史。名人们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而他们离我们越近,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往往就越强烈和持久。再者,一旦走入名校,我们就可以与一批优秀的同学朝夕相处,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成绩骄人,而且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某种潜能和领导力,同时也拥有认定目标就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品格。我们成为一个优秀集体的一部分,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感染激励、相互鼓舞促进,向着更大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们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尤其是世界名校,其财力就更加雄厚。这不仅在物质层面保证了教学和科研设施的领先地位,而且可以为教授们专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排除许多功利性目的的干扰。海外名校都强调保持自己的品格和气质,其中之一就是学术独立,也就是一种传承自古希腊的超越个人利害的人类理性精神,其核心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探寻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这种理性精神事实上已成为近现代西方大学教育的基石和栋梁。如果我们身在名校,就必然受其熏陶。在这里,海外名校可能给予我们的帮助,已经大大超出了上文的所谓“个人竞争力”,而体现为培养出一种胸怀天下的情怀和生命智慧。笔者以为,这是人类个体精神成长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怀揣名校梦想体验着收获着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兴起的第一波留学潮唤醒了我心中那个“不安分”的梦。那时候去美国只有考托(TOEFL)考G(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拿全奖,“华山一条路”,要求极高,我自知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难考,怕过不了,也不想再耽误而夜长梦多,于是当机立断去了有同学接应的澳大利亚悉尼,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国际传媒硕士学位。我所就读的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虽然也很好,但肯定算不上顶尖名校,这里我之所以回顾这段经历,是想说,我很庆幸自己已过而立之年时依然果断而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像许多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同学一样,尽管未入名校,但跨出国门这一步,不仅能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全新的生命体验。
我们孤身负笈海外,为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厮杀拼搏;我们挑灯夜战,把成堆的课本啃下来;我们放弃“派对”(party),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我们克服胆怯,用并不地道的英语向面前的教授侃侃而谈;我们勇敢地独自承担身处异国他乡的各种压力,品尝学习、生活和爱情的无情和无助,忍受莫名的、挥之不去的孤独;我们战胜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偏见甚至歧视,拥有了许多不同肤色的朋友。这些因留学海外而获得的生命体验从此成为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因此而变得更为强大。
同时,我们看到并真实地体验到了一个不同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一个奉多元文化为圭臬的世界;一个所有人都向你微笑但你还是感觉到有些冷漠的世界;一个政治、经济和教育体制与中国迥然有别的世界;一个更井然有序不必担心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的世界;一个据说贪污受贿很少见却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世界;一个与中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步的世界……于是我们开始思考以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外面世界的可能性,开始努力探讨、辨别这些不同的好坏优劣,开始探索互相学习、融合或者包容、共存的可能性,开始尝试搭建中国和世界交流的桥梁,开始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和进步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再拿我自己来说,研究生毕业后以亚太区第一名考到英国广播公司做了几年的亚太部记者,后来受俞敏洪之邀回国加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新东方”),先后担任上海和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校长、集团常务副总裁,现在担任新东方集团的执行董事。
正因为我们走到了更远的地方,我们才得以面对并战胜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并从此拥有了独立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与习惯。走出去了,经历了,我们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天空有多么高远,我们面前的道路有多宽广,我们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这就是一种成长。虽然我们还没有实现自己的世界名校梦,但我们一直怀揣着这个梦想,一路坚定地走下去,不断收获着自我成长。
串起过去的经历一路成长
回国十几年来,虽然工作上有了一些成绩,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都还算顺利,但这些年来,却发现心中对世界顶尖名校的渴望并没有因此结束,相反还常常惦记着什么时候去哈佛大学或哥伦比亚大学读个教育管理学的博士学位。也许我的想法并不现实,或者说也没有必要,甚至我根本无法割舍工作了接近13年的新东方和我周围的朋友、同事。今天蓦然回首,我突然发现自己离世界顶尖名校越来越近了,过去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串到一起就突然间显得价值连城。大学老师的经历、澳洲留学的经历、英国记者的经历,尤其是在新东方的教学管理和参与把新东方成功推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经历,构成了我与众不同的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背景,这些背景又成为我申请攻读哈佛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时的重要砝码。
也许最终我还是没有走进哈佛大学,但是也再无遗憾。因为“名校梦”一直在伴随着我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如今,面对生活的波折与不幸,勇气和自信让我游刃有余,面对事业的成功或挫折,我也可以做到荣辱不惊,安定从容。我常说,我们可以用一辈子的努力走进自己梦想的世界名校。但现在我想说,我们也可以一辈子怀着这个梦想前行,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路在成长,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作者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