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北欧一个只有550万人口的小国。芬兰有诺基亚等世界著名企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幸福指数最高、教育最成功的国家。芬兰人“不相信考试”,学生读书12年,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进大学前的高考。
学生假期多,上课时数少,没有补习班,没有排名,没有考试,没有压力,这个北欧小国过去十年在经合组织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中,数学、科学、阅读的能力一直名列前茅,这真是让人百思不解。
芬兰能在PISA独占鳌头,连芬兰人也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从不强调排名,教师只尽心把每个学生教好。
芬兰著名教育专家帕思 萨尔博格教授所写的新书最近一跃成为亚马逊网站畅销书。这本名为《芬兰经验:世界能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的新书,主要介绍芬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芬兰教育与世界某些“流行的教育理念”的差别。
萨尔博格教授身为推动以及见证芬兰教育改革的一员,在书中回顾了芬兰教育改革的历史。书中详细说明了芬兰在教育策略上,与全球改革运动特别是北美教育改革所采用的手段究竟有何不同。
所有来到芬兰的考察者,都会发现芬兰没有所谓的“资优班”,孩子满七岁才入学,学校没有制服,没有督学,也不标榜精英培养,考试次数不多,学校不做排名,老师不作绩效考核,如此等等。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芬兰学校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当时它和许多国家一样,学生10岁时,就按考试成绩分班,一种是普通班,一种是职业教育班,分班决定了学童的未来。
为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芬兰彻底检讨了自己的教育制度,废除了等级,也废除标准化的校内和校外统一考试。
萨尔博格说:“我们不相信考试。学生读书12年,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进大学前的高考。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涯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他们爱学、想学的东西。我们的老师绝不因为考试而教课,学生也绝不因为考试而学习。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百分百快乐学习的场所。”
在一个没有比较、没有竞争、没有考试的环境里,学生缺乏了推动力怎么办?萨尔博格在书中写道,“学生进大学前,是有入学考试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延缓,不要太早给学生竞争。我知道在亚洲学校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这些竞争来自教师、家长、学生,大家都在互相比较。我们不要这样。我们要灌输‘合作比竞争更重要’的精神。尤其在学前、中小学,更要营造一个没有竞争的氛围。虽然没有统一考试,但在学校、在课室,有各种各样的能力评估方法。”
他还提到,芬兰教育制度的优点,就是把合作而非竞争的精神植入其中。不怕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会对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感到恐慌无助。芬兰人相信俄罗斯一位心理学家说的这句话:“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能力”。
书中也阐述了教师的角色、教育改革与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以及如何让好的教育政策来服务国家,提高富裕程度,减少贫困。
这本书可以给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改革带来一线希望和鼓舞,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道路。家长、教育家和决策者能在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些建设性的见解和事实,即使是在经济紧缩情况下,也有益于提高本国的学校教育。
这本书第六页所引用的一段话,恐怕最能说明阅读这本书的理由:“我们应该倾听芬兰的故事,因为对于那些对公众教育以及教育现状能否改变等问题早就失去信心的人们来说,这个故事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书揭示了改造教育系统是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耐心和决心。”
编辑推荐:
高中生出国留学学全盘规划
专家:出国留学专业一一解读
2012年美国最佳650所本科院校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