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港校、留学:三驾马车的形成
中国高考改革始于1999年,广东省首当其冲,在这一年实行了“3+X”考试科目改革,这一试验拉开了统一高考多样化和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的序幕。而真正的变革始于2002年,教育部首次批准了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点,允许预留5%的招生名额,根据各自的标准选拔人才。“自主招生”由此跃上教育舞台,成为近十年中最火热的教育关键词
2005年,香港高校首次在内地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香港的优质本科教育资源开始进入内地,并成为学生与家长的重要选择之一。与此同时,海外大学全面进军中国,愈演愈烈的出国热已经从大学蔓延到了中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开始筹划出国留学。
于是,今天的高考再也不是昔日“一考定终身”的生死时刻,每个学生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内地自主招生已经形成了北大校长推荐,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完全自主招生,以及“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自主招生高校联盟体系。而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校为代表的香港教育也开始在内地招收大量优秀学生。此外,还有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从美国常青藤大学到欧洲公立大学,每年都接纳着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
高考依旧是基础
来自绍兴的陈敏是中国高考改革的幸运者,因为他抓住了每一次变化中的机会。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备战高考的陈敏发现,自己所在的浙江省步之前一年广东的后尘,采取“3+X”科目考试方案。快速适应了新考试模式的陈敏在这一年被浙江大学法学系录取。2005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陈敏向香港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如今陈敏在一家国际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供职,他坦言,自己的人生从走进高考考场的那一刻起开始“峰回路转”。
陈敏的故事几乎是过去十年中国优秀学生的缩影。对于决策者而言,推动高考改革的最大的动力,正是要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让更多的“陈敏”们走上适合自己的道路。然而,中国众多的人口与复杂的国情决定了高考改革只能循序渐进。统一高考首先意味着公平,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发展不均衡,而且讲人情、重关系、看面子的国度,普通百姓最看重的也恰恰就是公平。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升学方式,只要在中国上中学,都不能离开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只有理解这一语境下的高考改革,才能真正理解“给孩子更多选择”的真实含义。一方面,升学途径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学生未来必将拥有越来越丰富的选择机会。但与此同时,统一高考制度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基本的现状。因此,自主招生给予学生的分数优惠一般维持在30分以内,而香港高校更是根据高考分数直接对报考学生进行淘汰。即使是选择出国留学接受西方教育,课业成绩依然是西方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当今天的学生在升学路上有着更多种多样的选择机会时,高考制度下的中学教育依然是他们学习的基础。
编辑推荐:
2011-2012年世界大学排行榜
出国留学必须避免的八大错误
疑难解答:留学专家一对一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