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在新疆工作40年,退休后移居澳大利亚。如今年届85岁高龄,仍坚持为华人社区奉献余热,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颁授的嘉奖国邀请回国观礼的殊荣。
我毕业于华东师大,1952年响应祖国召唤调干支援新疆,分配到自治区新华书店任工会主席。后又调至天山电影制片厂,前后执导拍摄电影,主编32万字的《天山电影制片厂志》。我扎根新疆40年,能操流利的维吾尔语,广交民族朋友。因此,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
身居海外难忘桑梓深情
1990年,我移居澳大利亚与子女团聚,住墨尔本的丹迪农市。那里居住着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移民,其中来自中国新疆的移民约数千人。年轻人大部分在经商、打工。不少退休老人生活感到寂寞、沉闷,渴望有个语言文化相通的群众团体。有鉴于此,我和几位新疆朋友商议,筹建以新疆同乡为主的协会。 1995年8月19日,第一个在国外以“新疆侨民协会”命名的社团正式成立。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服务侨胞,增进澳中友谊”。
4年中,新疆侨民协会先后开展30多次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1997年举办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盛大文艺晚会,演出高水平的节目,观众达800人之多,这在丹迪农市尚属罕见。
新疆侨胞的子女在当地就读中小学,为了使他们掌握母语,培养双语人才,协会创建了中文学校。此外,协会曾组织侨胞,向中国“希望工程”捐资1万元人民币。
刻意打造温馨“华人之家”
近年来,墨尔本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华人日益增多,就更需要一所社团,成为来自五湖四海侨胞共同的“家园”。
我和几位朋友筹组墨尔本东南区华人联谊中心(以下简称“联谊中心”),我当选为会长。之所以定名为“中心”,是想争取在几年内,逐步扩展、延伸,为各区、市更多的会员服务。以“中心”命名,便于包容若干分会。
联谊中心会员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70%,其余为中青年。联谊中心坚持“团结华人,服务社会,融入主流,促进澳洲友谊,做澳洲的好公民”的宏旨,活动项目繁多。
纵观联谊中心会员的经历,可谓藏龙卧虎。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士相当多,如教授学者、医学专家、各类高级工程师等。他们在各项专业中具有高深造诣。
8年多以来,联谊中心会员由初创时20余人,发展到1000多人,会所由原来的1处发展到5处。总部设在丹迪农市,下设4个分会。会员包括老中青幼。8年多来,联谊中心共组织各项活动900余次。
微薄奉献喜获莫大殊荣
我16年来坚持不懈从事各项义工,连续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嘉奖。2005年,我结婚60周年婚庆时,时任总理霍华德等政要发来祝贺表彰状。此外,联邦和维省省长颁授给我“多元文化杰出贡献奖”、“优秀义工奖”等6个嘉奖状、奖牌,我还作为唯一华人获得“高龄成就人士奖”。美国传记研究院将我的业绩评定为“2000年有世界影响的1000位人士之一”,将事迹收入出版的文集中,并聘我为顾问。
2009年,我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邀请,回北京参加新中国60年华诞庆典,登上天安门西侧观礼台观礼,参加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国庆招待会,目睹并聆听中央领导的讲话,异常兴奋。这不仅是我的,也是联谊中心全体会员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