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九月,国外大学的迎新活动陆续开始了,首次出国的新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异国的土地,迎接他们的将是什么呢?过来人告诉我们,其实不用担心。国外很多大学都有花样百出的迎新活动,目的就是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和同学,而不少淘气的“老生”们,在这个时候也会出几个“坏点子”,开开学弟学妹的玩笑,新生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啦。
“如果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是否还会选择现在的学校?”对此问题,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系2010级的这位同学坚定地回答:“是”。因为经过去年短短的“迎新周”后,这位同学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学校。
据这位同学介绍,开学前两周,学校给她寄来了厚厚的两本新生手册和学生会宣传册,附带需要预备的各种物品清单。从新生如何入手创建自己的社团,到如何应对紧张情绪和压力,手册中事无巨细均详细列明。“新生周”里,学校更是邀请家长参与迎新活动,“深度”游校园,与孩子的导师见面,加强沟通,各门选课老师汇聚一堂作自我推介。“在伦敦政经学院,‘迎新周’绝对不是走个形式给学生和家长看,它的真正意义,是让我们用一种轻松、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即将展开的全新大学生活。”
哈佛让新生感觉很“老大”
某调查机构首席专家,对女儿2002年12月收到哈佛本科学院(Harvard College)录取通知书后,哈佛开展的新生攻势印象深刻,“从接到这封录取信开始,女儿跟哈佛的关系就完全改变了,以前她追哈佛,现在哈佛追她。”哈佛的新生攻势全面而细致:让新生住进老生宿舍,让新生开派对;入学前几个月,邀请新生父母写一封信给哈佛本科学院院长,介绍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关注点,以帮助学院更好地服务于新生,如搭配合适的室友。“新生周”全校围着新生转,让新生感觉很“老大”,为新生父母安排“父母周末”,参观孩子宿舍、选听孩子的一堂课、在学校食堂吃饭、参观校医院等。
新生报到先做好几件事
与国内“程序化”的入学教育不同,国外高校普遍重视新生教育。“新生周”是美国高校最主要的“新生向导”模式,其间既有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有学生会、院系组织的活动,学校和学生会的活动偏重生活,院系的活动偏重学业,内容无微不至。“新生向导”除院长的讲话和致辞外,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和老师的自由交流。
专家给新生提出一些建议:
1. 上好第一节课,老师通常会介绍课程以及考试设置,需要阅读的书本和资料,以及布置课程作业;
2. 多参加Welcome Party(欢迎派对);
3. 善用学校资源。学校会为每位新生注册一个电子邮箱,这个邮箱的用处很大,学生会、学院的各种公告都会通过邮件通知,及时关注邮箱可以把握学校的每一个资源,例如免费语言课程的开课时间等。
师兄师姐的开学周不光有“整蛊”
法国:每人独享一间宿舍
法国学生非常独立,即使父母都有车,很多学生都是独自一人开着二手车或者坐火车,兴高采烈地去学校报到。法国的学校宿舍非常注重学生个人的隐私,每位住校的学生都独享一间宿舍。与中国“浩浩荡荡”的车队送新生报到的景象相比,法国大学新生入学低调很多。
给新生的建议:由于法国大学多是以口述的方式授课,对于非母语的学生而言,记笔记是非常吃力的,建议留学生要和法国学生搞好关系,以便想他们借笔记,可以赠送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给法国同学。
美国:定向越野认识校园
美国一些校园较大的学校会在新生入学时将新生分成若干小组,由上一届学生会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做类似定向越野的活动,要求新生寻找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重要建筑物及重要生活场所。美国校方在新生正式开学前通常都会有迎新活动,有些学校只是新生欢迎会,由老师或学长为新生介绍学校情况以及比较基本的注意事项;部分学校的迎新活动会持续一两周;有的学校会举办一些试听课,甚至举办入学测试,方便学生了解课程教授范围及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日后选课,同时这些测试还有助于学校以后进行分班。
给新生的建议:报到注册后,建议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办理好入学事务,包括校园卡、登记联系方式、图书馆开通相关权限等。
英国:半夜起来跑“火警”
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的郭子夏表示,在约克大学,导师会带领新生参观约克城市,以介绍当地战争历史为主,俗称“Ghost Walk”。导师会带着新生在约克闲逛,偶尔会在一块石砖或一个修道院前停下,跟学生介绍这里的战争历史。
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张诚表示,刚到学校的第一个月里,就经历了好几次“火警”。某个凌晨,火警铃忽然响起,他从床上爬起来,只来得及穿一件外套,以最快的速度带上桌面上的护照和钱包就往外跑,宿舍里的学生都穿着睡衣,睡意朦胧地站在宿舍前的空地。宿舍管理员则在淡定地清点到场人数。他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次演习,事先完全不知情,最慢到场的会被校方用邮件通报批评。演习过后校方会通过邮件详细说明遇到火警时的注意事项,可见学校是非常注重学生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