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打工”即挣钱,干体力活;“实习”则是课余实践,可以学东西,基本没钱拿。在这个问题上法国人分得很清楚。
法国农田多,一到暑假,买份报纸找工,干什么农活的都要人,周围的同学就摘过梨、玉米、葡萄、蕃茄、桃子,还有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胡子男生每年都去做“采花大盗”!
摘梨的需站在卡车上,跟着车速双手不停地伸进树丛摘出梨来,扔进筐里。果园里蚊虫肆虐,一天下来全身发痒,买来“蚊不盯”一通乱抹。后来学乖了,长袖长裤帽子手套,从头至脚包个严严实实。有同学幽默道:“我现在进超市,走过卖灯泡的货架就想顺手去摘、摘、摘……”
有几个小姑娘觉得好玩,也嚷嚷要跟着男生去摘玉米。因为要住在农场里,大家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买下一顶可以隔成“三室一厅”的帐篷,一人一个睡袋……临行前大家吃一顿,像要去野营一般兴高采烈。一星期后回来,个个晒成“煤球”!女孩子一周挣来的钱全去买了成套防晒护肤用品。
一女同学学的是红酒专业,学校规定必须要去葡萄园“体验一下生活”。没想到农场主的儿子爱上了中国姑娘,每天帮她一起干份内的活,蹲在一边用温柔的眼光看她。她可受不了,很干脆地一口回绝。农场主儿子很伤心,第二天却照样来帮忙,三十好几的人了,跟在女孩子旁边,边干活边哭,一连好几天。大家感叹:法国男人的痴情真是了不得!
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去报名摘蕃茄,过几天来向我绘声绘色地汇报工作情况:“蕃茄原来都养在暖棚里呀!我们坐小车边向前开边动手采。小蕃茄熟起来很快,老板规定看到红了的就采下来,我一排采下来,回头一看,哇塞!刚才还是绿的转眼就红啦,只好回头再采……”也有干其他活计的,比如送报。
一位国内某地“首富”的儿子,新来乍到便买了一辆宝马四处转悠。后来终于觉得自己也应该打工挣钱。于是他“开着宝马送晚报”的故事被大家誉为留学生打工的经典传奇。
多数留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打工只是在暑假里,也就为了锻炼锻炼,挣点零花钱。在南部读语言时遇到过一位“打工皇帝”,课余争分夺秒地找机会打工,从中餐馆洗盘子到在海滩上帮人撬牡蛎,什么都尝试过。他三年没回过一次家,也没去周边国家转转,假期生活就是打工、打工、打工。他只淡淡地说:“我出来后就没再要过家里一分钱。”
按国内说法:“海归”之前的海外生活便是“洋插队”。这群长辈眼中的“半大小子”,如今也在异国他乡体验了一把自食其力的生活。说来似乎件件都是“趣闻”,却只是年轻乐观的心自动滤去了其中的苦和累罢了。正是:打工多少辛苦事,如今皆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