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获得2026年冬奥会举办权。当地时间6月2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4次全会上/科尔蒂 s内森佩佐成功获得2026年冬奥会举办权,接手北京冬奥会。从时尚之都米兰到科尔蒂滑雪小镇那达慕佩佐,在冬奥会重返欧洲的同时,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也在酝酿新的变化。
在最后的投票中,共有82名成员参加了投票。米兰/科尔蒂内森佩佐在斯德哥尔摩赢得了47票/奥莱获得34票,1票弃权。可以说意大利的双城是以明显的优势胜出的。意大利也是第三次与冬奥会结缘,而冬季运动强国瑞典则是第七次无缘冬奥会。
至于原因,巴赫在投票结果公布后表示,主要是因为意大利 美国的公众支持率较高。资料显示,在第三方独立调查的结果中,意大利国内民众对此次申办的支持率为83%而瑞典的民众支持率只有55%因此巴赫表示说:我猜这两者的差距促使我的很多同事选择了米兰/科尔蒂内森佩佐的理由。
巴赫如此看重大众支持,不是没有原因的。民众的支持对于主办国在筹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困难将是非常有利的助推器,相反会使主办国的筹办道路上阻力倍增。此前,包括意大利和瑞典在内的7个国家正式提出申办2026年冬奥会,但在随后的申办过程中,除了需要从地震中恢复的日本和加拿大外,其他5个国家相继退出、瑞士等国因国内民众支持率低甚至反对而退出申办。随着加拿大和日本的退出,只剩下瑞典和意大利作为申办国。
这种情况以前没有过。在2017年9月的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会上,巴赫首次宣布了奥运会的两个主办国:2024年奥运会主办权去了法国巴黎,美国洛杉矶成为了202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而法、另一方面,美国是仅有的两个坚持到最后的申办国。甚至有传言称,202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度被忽视,这也导致了国际奥委会“抓壮丁”同时,两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将分配给剩下的两个申办国。
事实上,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一些欧美国家的参与热情和民众支持度在下降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除了2026年冬奥会场馆的最终归属,国际奥委会在本次全会前后对奥运会申办规则做出的诸多改变同样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