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似乎弱化了很多的东西,而之所以让人觉得诟病的,正是因为ta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应对抑郁症时,最难的一件事是:理解抑郁症本身。
或许我们需要去理解的不是抑郁症的“抑郁”,而是“症”本身。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生病是一定有“症”状的。发烧感冒了会打喷嚏,流鼻涕;摔跤烫伤了会留下伤口;可抑郁症呢?似乎仅仅是不开心而已。它没有伤口...
但是,没看到伤口并不意味着衰竭没有发生。
“如果我得了其他的病,我有坏掉的细胞,你们或许会同情我。可是我偏偏得的是抑郁症,你们会说你们也有抑郁,也很累,可是我的累不是你们的那种累,一件小事都让我心力憔悴,没有力气起床,没有食欲,看到窗口就想往下跳。”
“我所有情绪都不见了,我没法下床,我表达不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没法吃饭,都是一个人的黑暗。”
“抑郁症就像个黑洞,它带走了我所有的情绪。最简单的小事,都消耗掉我百倍的力气。为什么别人都能抗过的坏情绪,我都输给了它?”
影片里这些台词确实很能引起共鸣,但同时,也实在是“简化”了抑郁症这件事,它不仅仅是情绪、心情的问题。
抑郁症是大脑荷尔蒙的问题。
患有抑郁症的人,大脑的前额叶或者海马迴的容量会变小,所以导致血清素 (Serotonin)、多巴胺 (Dopamin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ropinephrine) 的不正常传递或过份消耗,就是说脑细胞和脑细胞之间的沟通出现的问题。
这很难靠自己的意志去治疗。加上不能量化,所以很难察觉到一个人是不是患病了。有些人,或许患病很久,都意识不到自己这是得病了,应该去看医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个人明明明白要积极,要乐观,要开心,但就是做不到。这并不是ta不想做,而是大脑细胞信息的传递出现了问题。这会影响到生理时钟或睡眠时钟,一但生理时钟和睡眠时钟乱了,人的皮质醇和甲状腺的荷尔蒙就会失调。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终于能够明白,这部电影为何会被大家诟病许多?
因为抑郁症才不是影视剧里为了悲情人设而附加的一个标签,它没有那么简单。谈场恋爱就可以,有人陪伴就可以,被鼓励就可以,想的积极点就可以。
不是的。
它也绝对不是什么“网抑云”“丧文化”的背书,更不应该被拿来消费,从而导致更进一步的“轻视”、“忽视”、甚至是误解类的偏见标签:“无病呻吟”,“矫情”“恶意玩梗”。
得了抑郁症,不该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所以不需要觉得有罪恶感
它也和个人的性格没有太大关系,更不需要认为自己是弱者。
我们会得抑郁症,就像我们会扭伤脚,烫到手一样
受了伤,就去看医生,接受治疗,吃药涂药,这,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不要害怕。
心理治疗加上药品的辅助,可以改善大脑物质的分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很多人误以为抗抑郁的药会上瘾,这是错误的观念。抗抑郁症的药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一般都需要一个组合这样吃,每个人的份量,用药类型,也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可接受的副作用和其他药物的反应去调整的。
(是的,也不是电影里的一罐药走天下(白眼))
抑郁症和高血压、胆固醇不一样,那些疾病可以量化,数字超过了多少,就要吃多少份量的药,标准很清楚。但开心和不开心是不可量化的,所以,配药的过程也需要时间,需要患者反覆地试药,反馈,调整,再试,再反馈...需要来回的调节才可以找到针对个别患者最有效的药剂组合。
也因此,千万不可以自己乱买药吃。还是要跟医生沟通,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药。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抑郁情绪,一般是指因为具体某件事情的影响和刺激,产生的焦虑、压抑、自我否定、对人生产生绝望等一系列感觉的情绪。抑郁情绪最大的特征就是,是有具体诱因的。比如说,亲人的离世、失恋、生活出现不好的重大变故。
一般来说,抑郁情绪产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人生无望,痛苦,绝望,严重的时候会失眠,有自杀和自残念头,自我否定,进而影响到对日常生活的认知,时间长了会损伤脑细胞。抑郁情绪是可以根治好的,基本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回事。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也有生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