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2021届的申请早就大步流星地迈入了众多学生的生活。与此同时,困扰着学生们的问题,除了起初的标化、GPA成绩、活动背景等,又添了一员不好伺候的大将:主文书。
正在阅读的你们,可能已经定稿了主文书,可能已经推敲修改了十次八次却仍不满意,可能至今苦于写作思路仍未落笔。那么首先,我们不免落入俗套地再次回顾一下你手中的CA文书题目。
阅读题目时我们强烈不建议你:
-
先选题,后想素材,并决心只写这一道
-
猜测别人会/不会写某一道题,花全部心思避免同质
无论是CA还是UC,还是其他有独立文书的学校,为了让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宗教、阶层、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有一个额外的平台尽可能多地展示标化成绩、活动背景以外的你。题目本身的目的是让你畅所欲言,而不是淘汰你。
端正了心态以后,选材就变得尤为重要。
有些学生为了讨好招生官,听信了各种人的意见,把文书中的自己变成了一个陌生的人。TA描写的主人公或许拥有拯救世界的能力,但那并不是TA自己。
有些学生纠结于新颖独特的选材,生怕题材不讨喜,淹没在人生百态中,无法博人眼球。因此他无条件、百分百回避任何在他眼中平淡如水的生活,盲目追求标新立异,但那并不是TA自己。
因此,如果你还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文书素材,从现在开始,观察你自己和身边的生活。
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在大概确定了文书素材之后,却迟迟不愿落笔,总是将希望寄托于一篇闪着光芒的万能模板。
或许有很多“过来人”告诉你文书无非套路,但我不同意。因为每多一个人相信这件事,我们就损失了一个本可以更好的申请季体验,损失了一篇本可以更真诚的文书,也损失了一段本可以更值得的辛苦。
我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一种孩子和家长讲他的英文老师已经帮他修改过文书了,或是说文书已经给一个大学英语系的教授朋友看了,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辞藻华丽,所以我们不需要你的文 书指导了。
这种认为懂英文就可以申请到好学校,写好好文书的心态,不是特别正确。因为写文书和英语好是两回事,英文好这个是字词层面的,文书是申请前期还有对于美国文化和美国大学录取层面的理解,这是两回事。
首先,我们不生产模板,我们只是一篇篇文书素材的“搬运工”。当你无法改变内容时,可以改变表达形式。试着变换一下语句顺序,为读者制造一种恰到好处的困惑感,这是最理想的阅读体验。此外,大多数文书都在追忆往事,缺少了一种代入感和进行感。这个时候一段对话不失为一个好的写作方法,推动情节进行的同时,人物形象也鲜明了起来。适当幽默也可以给招生官留下亲切、机智的印象。
愿你有平凡且精彩的人生,也能够完成精彩但不乏平凡的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