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校之前,自己做好“三维”测量
三维可以理解成为GPA、TOEFL、SAT,根据学校往年官网发布的录取数据,结合自身的情况定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学生GPA3.2,那么根据加州系统往年更新的最低录取数据要求3.4来看,专业人士就不建议你申请加州的学校了(尤其是排名靠前的6个)。其次,根据经验来看,top 50学校对于GPA最低要求在3.6+,如果一个学生GPA在3.5甚至更低,那么我们建议可以把学校定位在50后几名的学校,像雪城大学对于GPA要求不是非常严苛的学校,都可以试试。
二.避免和高分学霸撞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年总有几个学校是申请的热门,比如:NYU、BU、东北大学等等,这些热门学校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回国后知名度也比较高,导致申请者们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申请分数居高不下。拿NYU为例,近几年的录取中位数达到了105+,1450+,GPA3.8+,光是文书why school,每年学校的招生官就需要看不下万份的申请,那么作为一个分数不够,又想进top 30的学生,如何避免成为分母呢?这里建议在选校的时候不要把目光都集中在综合性大学上面,同时也看看文理学院,像和NYU这样商科类的大校,文理学院可以选择里士满大学来作为代替,文理学院由于人数少,师生比更低,校友之间联系更密切,以本科教育为主,未来申请研究生更具备优势。部分学生除了选择热门综合性大学之外,像Brandeis, College of William &Mary这样的小众学校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备选。
三.选校三步走,冲刺、匹配、安全
有些家长和学生可能会想,ED的学校就是要冲高,试一试,梦想总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殊不知如果你托福在80分左右,申请top 30的学校确实就是“梦想”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冲刺的意思是分数还不够,但是不能比往年录取最低分数低个20分吧,一般最多接受10分,已经是极限了。其次,ED的机会非常珍贵,如果只是为了圆梦,报着中彩票的心理,大可不必。往年top 50学校的ED录取率都高于RD申请,如果错过了最佳机会,你能申到理想院校的几率就更小了。
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使得申请材料多样化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大部分学校采取test-optional的政策,不强制要求申请者们提供标化成绩,那么除了SAT,我们还能够展示给招生官什么材料来证明我们的优秀呢?GPA、TOEFL、活动、文书,这些已经是大多数学生都清楚的材料了。还有一类就是面试,面试分为校友面试、招生部门直接面试和第三方面试,前两个只有收到学校的明确指令后才能进一步操作,但是第三方面试是能够在常规申请材料之外,能够让我们展示给招生官们的额外材料,其次就是部分学生会准备作品集,以及在网申additional information部分展示自己的special point. 第三方面试主要有InitalView 和Vericant ,其中本科院校合作的最多占比还是InitalView,往年的录取来看,口语和逻辑能力都还不错的学生,建议他们去做一下第三方面试,为自己的申请加分。
最后,如果在择校还有存有疑虑的童鞋或者家长,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