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
,或GLBT,是用来指称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s)的一个集合用语。如果没有包含跨性别者时候,它就变成LGB。它也可能加入Q来代表酷儿(Queer)与异议者(Questioning),变成LGBTQ。
在美国,10月11日是“国家出柜日”,是属于所有LGBTQ群体的日子。在这天,很多餐厅,学校,路边店都会挂出彩虹旗或含有彩虹元素的装饰。早在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符合宪法。这一裁决结果意味着美国成为全球第21个在全境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很多大学在建立LGBTQ社区这方面也是遥遥领先。
美国大学甚至有对LGBTQ最包容的TOP10榜单,以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为例。
作为最古老的LGBTQ平权运动中心之一,宾大一直在过去35年间作为主力军推动其发展。宾大设有专门的LGBT中心,为LGBTQ学生提供烹饪,聊天,和学习的区域,可以说十分贴心了。
1.遍布全校的Gender-Neutral 卫生间
2.提供Gender-Neutral住房
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称呼
4.学校的医疗系统“Penn Medicine”为LGBTQ学生提供专门的医疗体系,在Human Rights Campaign被评为“LGBT医疗平等的领 导者”,也同时在运营一系列LGBTQ项目
这里我们先举一个往届学生的文书案例:学生的主要素材描写的是高中想在大学建立LGBT社团,来呼吁大家正视这一群体减少歧视,但是因校方反对,同学也无法理解,最终失败了的经历。当她以这篇文书来申请Top20的文理学院,瓦萨学校Vassar College时,由于瓦萨注重文化多元以及注重女权,学校也认为自己有资源可以帮助到学生,因此这样一段并不成功的经历也是达成了学生与学校价值观上的匹配度。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自身欢迎这个群体,比如有学校成功组建过LGBT的相关公益活动,他们发起了多场演讲,募捐等等的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LGBT的存在并不怪异,除去性向外他们其实与我们常人无异,他们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他们同样值得我们的尊重。学生在参与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在申请中表现自己对LGBT有新的理解和体会,领会了校园其实是个缩小版的社会,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应该懂得什么是love,compassion and understanding。
当然,即使在普遍对少数群体宽容的美国大学,也有部分学校因为有着浓厚的宗教传统,对于LGBT等议题依然较为敏感,学生在Essay创作时应注意做好学校背景调查。因此这一点也是论证了院校调研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