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汇认为“个人陈述(PS)”就是简单的一篇关于自己的作文。
诚然,文书的本质确实是这样的,但仅从这个角度着手写出的文章往往过于单调普通,从而难以在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所以这也是每一所大学在文书的格式及内容上尽可能要求细致的原因,因为从递交申请的那一刻起,申请的号角就已经在所有申请者之间吹响,校方想确认申请者们的热情,是否愿意倾尽全力的让招生官知道自己有多希望来他们的大学学习。
以加拿大的TOP名校UBC本科文书举例子,学校通常会以表格的格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提前准备一些常规的基本问题,用于了解你过往的经历。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还会有一些紧跟时事的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发现,所有的问题,在最终都回归到了申请人本人收获了什么这一点上。
所以,回答文书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学会先拆分,再组合。
所谓的拆分,就是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下来,仔细分析不同的经历中,是否收获了不同的感悟或提高了不同的能力。
如果一项能力已经在之前描述的经历中体现出来了,我们就不能重复描述同样的收获。不然在招生官的眼里,申请者的个人轮廓就过于平面,不够饱满。
再组合则是,在写好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后,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回答,把自己的优点魅力组合完善。事实上,招生官在审核申请人材料时每篇文书的审阅时间绝不超过1分钟。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故事,以小见大的方式将这些回答联系起来。尽可能的写出一篇基于真实经历且阅读性强的故事,吸引招生官的注意。
一篇故事性强的文书可以让招生官与你产生共鸣,切身站在你的角度去体验这段经历,进而理解你在其中做过的决定。
表示数量时能用数字绝不用单词。
也许招生官不会意识到“优秀毕业生”对于学生是多大的荣誉,但是如果以“GPA 3.8/4.0”或“TOP 10/160”这样数字形式来表达,能直观清晰的判断出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
如何恰到好处的自我展示而不让人觉得自大?
我们可以试着借用朋友,同学的口吻叙述。文书里经常有类似“我乐于助人,擅长团队合作”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选择以同学的视角列举一些细节作为支撑。
这样既能使文书内容相对的客观,又更具信服力,让你的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认真审视,正确定位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名校梦,而名校对于成绩的要求苛刻。有些申请人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成绩,甚至杜撰一些事例以便让自己符合名校录取的标准。
永远不要试图欺骗招生官。如实地解释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不够好,自己为了提高成绩做出了什么努力,就足以打动招生官。
以上的策略,几乎涵盖了你所需介绍的方方面面。
写作前列出问题清单,决定先后顺序,确保文书的逻辑,足以让你写出一篇清晰的个人陈述。
而润色的部分光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尽可能的让家人朋友提出修改意见,他人的着眼点往往与申请人本身是不同的。申请人所忽视的一些细节能够通过他们的建议得到及时的修正。
文书的写作过程是繁复且冗长的,但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在获得理想offer的那一刻获得回报。
预祝所有准留学生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