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博士和八公的塑像
作为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东京大学走出了16位日本首相,培养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日本拥有无可比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近在日剧中频繁经常出现的高智商孤傲眼镜男的人设,更是让人对这座日本第一学府和这里的学生们充满好奇。
教养教育:不慌不忙找兴趣
东京大学是为数不多还保留着“教养学部”的日本大学。学部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liberal studies,类似美国的文理学院倡导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兼具高水平专业知识、理解力、洞察力、行动力、想象力,且拥有开拓者精神的各领域人才。
在实施“教养”课程的目黑区驹场校区,本科生在入学后的两年时间里,不分具体的专业学科,可从涵盖了各国语言、法律和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的课程库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掌握方法,开阔视野,然后根据自身兴趣和潜力去选择适合的专业。在大学三年级进入研究室后,学生才会开始主攻特定的领域。
来自沈阳的车同学深有体会,他说:“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自由度,我可能会在入学前选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专业,试错成本很高。而那些大量的、有趣的基础课程,让我花两年的时间去了解各学科的来龙去脉,明白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同侧重,同时去发掘自己内心的热爱,最终确定了农业情报学的研究方向,我觉得很有前景,自己也非常喜欢。”
被称为“自由的百科全书”,东京大学开设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选修课程,并赋予学生们高度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门课程,无论与所学专业是否有关联。结课时的评价方式不是传统的考试,而是提交研究报告或学习心得,这需要学生查阅并理解大量文献资料,且融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严格又不失自由的学术氛围就这样形成。
来自北京的赵同学目前在东京大学电器系工学专业硕士二年级就读,之所以选择日本留学是因为半导体芯片方面的诺贝尔奖就在这里。他回忆刚到学校的状态,因为没有规定的必修课,一切都遵从学生的个人选择,让他颇感意外——哦,原来这里比传说中的还要自由!
主修电器专业的赵同学,选修过日本文学、电影、茶道等课程。他说:“起初只是因为好奇,希望能对日本文化多一些了解,没想到这些知识在求职过程中对我帮助很大,面试官对我的评价是:专业基础扎实、会思考、对日本社会有一定见解。我将于明年3月毕业后去美国半导体芯片公司——美亚日本分公司工作。
我们和同学在安田讲堂前的草地上聊天,等待着与农学院Masaru教授交流。不时有中小学生在校园中参观、拍照,名校的一草一木也会在他们心里种下一棵小小的种子吧。走进教授办公室,他就热情地送给我们一套八公的卡通贴纸,说:“我们这里可是一个有爱的地方!”办公室面积不大,四周堆满了书,墙壁上贴着大大的“I love soil(我热爱土壤). ”
当问到东京大学的教育理念,教授回答说:“教育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要注重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内心世界,加强人与人的连结,培养同理心和共情力,鼓励他们去思考那些非实用性的基本问题,不断收获新的人生感悟,找到自身的价值感。这是教育的使命。”教授介绍说,在东京大学,教授和老师们才是学院的管理者,一切大小事务由他们亲力亲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东大的学术自由,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氛围,期待同学们不要忘记自己当初走进校园时的样子,永远去做一个善良、勇敢的孩子。
走出办公室,同学建议一定要去校园里的“三四郎池”看看。《三四郎》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那句著名的“今夜的月色真美”依然被人看作告白的经典句式。池塘看似朴实无华,却如世外桃源一般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结束参观后,我也终于明白,东京大学已经不需要浮华的外表来彰显实力,更不依赖各种苍白的数据来宣扬成就。这是一所以教书育人为本的学校,而不是一面挂满了荣誉的展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