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电影文化里,总是有4个字是必不可少的“拼搏”和“隐忍”。
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里的“大气磅礴”或者台湾电影的的“晦涩小众”不同,香港人的骨子里有一种拼搏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电影总是从一个小人物开始,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喋血街头来描写百姓踽踽难行的生活。电影的最后,当主角站在人生的巅峰回眸自己的的过往时,他们只是会单纯地叹口气说一句“嘁,衰仔啊”。就是这种拼尽全力的隐忍,才是香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
无论是成龙电影里的单打独斗,或者尔冬升电影里的喋血街头,亦或者许鞍华电影里的细致入微。每一种香港电影都渗透着这种令人心痛却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拼搏”。到香港留学的第一天,我就去了只有在电影里见过的旺角,油麻地,佐敦,这些“英雄们”拼搏过的地方。现实世界当然不如电影里精彩,不过你还是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那些电影里“小人物”的原型。他们出现在每一家茶餐厅里,每一家碗仔面店里。每一次进店,老板娘总会脸上带笑的和你说一声“早晨”, 然后你会不自觉的回一句“冻柠茶,唔该”,和电影里一样。然后会看见老板娘在一天结束后,自己搬着三个箱子进新货,一个伙计洗着50几个盘子。
香港电影里,另一种无法忽视的精神就是“倔强且认真”。
在香港电影里,从没见过任何一个人放弃过。选择的一条路,永远会走到底。《无间道》里的刘德华,《古惑仔》里的陈浩南,亦或是《瘦身男女》里的郑秀文,即使道路再崎岖险峻,也绝对不会轻易说放弃。这和香港整个的文化有关系。基本35岁以上的香港人,或多或少都是吃过苦的。在那个年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富贵都是靠自己。至今,很多香港人从中学就开始打工,赚零花钱补贴家用。只要有一点机会,就会全力争取,绝不退缩。在香港的一个教授说:香港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竞争。幼儿园要笔试和复试才能进私立(贵族学校),中学和大学更严峻,只有30%的香港人能考上本港的7所公立大学,其他的人只能出国读书。而出国读书的花费是很多香港普通家庭无法负担的。所以就会出现《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自己打了5份工,也要让孩子读书。既然读了书,就不能放弃,读了书就要考学。绝不轻言放弃。
这两点应该就是香港电影里传达的香港精神,“打鸡血”般的奋斗也许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需要的。光怪陆离,摩登繁华是香港的印象,而拼搏不停,永不后退是香港电影里永恒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