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水准的师资团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 2020年 8 月底,大学已引进世界知名教师 360 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4 位,图灵奖得主 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1 位,国内外院士 17 位,IEEE 会士 19 位, 专家人才 40 余人,省市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 400 余人。目前引进的教师 1oo%具有在国际 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 周岁以下,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
港中大(深圳)继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传统,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实行中英双语教学,书院制和通识教育,培养跨领域、跨文化的创新型国际专业人才。学校十分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 2020 年 9 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 107 所,遍布世界 29 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达到 183 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 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行书院制度,共有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及祥波书院四所书院。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学院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也让师生关系重回到了本真状态,鼓励师生多作交流,互相学习。书院提供学生宿舍、食堂、音乐室、健身房等多种功能设施。此外,书院的课外活动多姿多彩,各类课外活动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组织和领导技巧。书院的研讨会、周会、讲座及茶聚等不同形式的聚会,不时出现海内外著名学者、艺术家、社会 或杰出人士的身影。他们获邀与学生交流,分享卓见和独特经历,以其丰富人生开阔学生视野。
国际化科研创新平台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港中大(深圳)结合学科发展,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强化产学研创新体系,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前沿科研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对全省及深圳市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截至 2017 年底,港中大(深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计划、深圳市孔雀团队以及横向合作等项目 70 余项,总经费约 3 亿元。2017 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达 42.1%,资助率位居广东省第一,远超全国平均资助率 21.5%。
出国留学一年要花多少钱?点击下方图片
【免费在线服务】
如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 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
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在线咨询